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1.
《社会科学》1985年第3期卢冀宁同志的《事物的转化不等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一文断言:“新旧事物之间并不构成一对矛盾。”并以此来证明事物的转化不等于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我们认为这种断言似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92.
政治沟通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当代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业已形成"政治沟通分析"和"政治传播分析"两种分析路径。这两种分析路径尽管围绕着各自主题展开了富有成果的研究,但都忽视了政治沟通作为政治交往的涵义。从政治交往上理解的政治沟通,实质上是政府与公众通过基于公共性和相互理解的对话协商,达成对公共事务的一种行动性共识,以促进公共价值和公共利益的实现。这种理解或可开辟一种不同于两种传统分析路径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3.
1989年,在苏东剧变还在进行着的时候.日裔美国学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发表了一篇题为《历史的终结?》(The End of History?)的论文。在福山看来.这场剧变表明,自由与民主的理念已无可匹敌,历史的演进过程已走向完成。“自由民主可能形成‘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与‘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也构成‘历史的终结’。……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不能再改良了。”① 福山以一个黑格尔主义者的身份,宣布自由主义已定于一尊。这篇使他一夜之间暴得大名的论文的题目《历史的终结》,就是借自黑格尔哲学的术语。福山自己也说,他的理解“与德国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关系最为密切”。(2)然而我们总不该忘记,黑格尔(和马克思)是批判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代表人物。福山引黑格尔为同道,论证自由民主理念已构成历史的终结,使得我们今天关于黑格尔历史终结论的讨论,不仅只具有一点点历史的意义、更具有现实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94.
黑格尔哲学在哲学家身后经历了从盛极一时到衰败 ,再到复活到成为热点的历史命运。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 ,为黑格尔哲学热在战后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时代情境 ;而黑格尔哲学自身的深度和广度 ,特别是它对实践哲学基础的真正确立 ,为这一“热”的出现提供了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95.
西方大学的通识教育作为一种理想的高等教育是自由教育向专业教育妥协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高校开始推广通识教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哲学通识教育.随之推出了一批哲学通识教材,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清朝末年,在西方列强的枪炮下,中国开始了现代化的历程。由于中国的现代化是后发的现代化,先于中国,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早已完成了现代化的变革,并且,作为现代化后果的弊病已日益严重。这样,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刚一起步,就面临着“学习西方”和“超越西方”的双重任务。现代化和超越现代化这一在西方是历时态的问题,在中国却共时态化了,如何解决历史认知与价值选择之间的深刻矛盾,就成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任何一位思想家都无法绕过的艰难课题。检视这段历史,可以看到,毛泽东和梁漱溟无疑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典型范式。也因此,…  相似文献   
9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境遇和出路成了时下的热门话题。如同问题的发生有着多方面原因一样,问题的解决也必然是多方面的。成为热门话题本身,就既表明  相似文献   
98.
全球公民社会:一个概念性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郁建兴  周俊 《文史哲》2005,(5):5-14
全球公民社会是新形势下“全球化”与“公民社会”的结合,是区别于公民社会的全新概念,同时又与公民社会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它并不必然为特定、单一的政治理想服务,更多的是一种影响价值分配、争取权利和利益的手段;它既可以为西方利用,也能够成为非西方社会的斗争工具。全球公民社会在某种程度上依存于主权国家,另一方面它又不断地挑战着主权国家的概念;它既是全球治理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全球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它蕴含着建立超越主权国家的全球民主秩序的希望,也存在着强化全球不平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
乡镇政府改革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逐步取消农村农业税和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政策背景下,乡镇政府需要进行深入的改革。目前,关于乡镇政府改革的主张很多,诸如内部机构与职能的调整,撤销乡镇或实行乡镇撤并,把乡镇改为县政府的派出机关,对乡镇政府进行彻底改革直至实现乡镇自治。这些主张都有致命的缺陷。乡镇政府的改革必须立足于农村及农村工作的特点,以加强政府执行力为目标,并将乡镇政府与县级政府的改革通盘考虑。改革必须实现乡镇政府职能的正确定位、调整乡镇政府的行为方式,在县乡分权的基础上增强县级政府直接管理农村社会的能力,同时加强农村自治组织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0.
郁建兴  陈建海 《北方论丛》2008,1(1):112-118
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开创性地奠定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基本框架,也留下了不少悬而未决的问题,这给后世既造成了诸多争议,也为理论创新与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马克思之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经历了两次重要嬗变。其一始于卢卡奇、葛兰西,并在随后的法兰克福学派那里得到了充分展开,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与这一条主线相伴随的还有以赖希、弗洛姆为代表的社会心理研究和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其二是以拉克劳、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拉克劳、墨菲通过阐发"接合的意识形态",实现了当代意识形态研究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