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9篇
社会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文天祥是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人格精神可一言以蔽之"知其不可而为之"。他之所以拥有这种人格精神,实与他沟通了必然之"命"与当然之"理"的观念有密切的联系。文天祥的一生,是"君子自强不息"的典范,也是知"道"循"道"卫"道"的楷模。从他一生的事迹可以看到作为思想家的文天祥与一般的学者不同的是:他不仅以理论的探讨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以其鲜血和生命实践了他所服膺的儒学之基本价值,从而耸立起一座儒家人格精神的历史丰碑,让世人在敬仰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和人格上的锤炼。  相似文献   
62.
论现代人之自杀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杀系个人采取主动的方式结束自我生命的行为。现代社会的自杀问题比之传统社会更为严重 ,已经造成人类生命的巨大损失、公众精神的巨大痛苦和社会的重大难题。现代人的自杀行为虽然与精神疾病 (如忧郁症等 )有密切关联 ,但主要的还不是精神疾病所致 ,而是现代人独特的对待生命与生活的态度所引发的。所以 ,要解决现代人之自杀问题 ,必须从社会与人生两方面着手 ,尤其是要有对待生命的正确的态度和对生活意义的正确把握 ,并寻找到人生真正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3.
论生死哲学的学科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自然及社会的认识要远远多于对自身的认识,这尤其表现在人的生死问题上。本文主要探讨生死问题研究的学科建设问题,认为:(1)“求生抗死”乃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基础和核心问题,所以对生与死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的学科之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有关人之生死问题的研究属于人文科学,所以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相比,在方法上有着许多鲜明的特点。(3)人生哲学、人生学、人生理论人生科学、生死学的研究和叫法各有短长,应该创建一门“生死哲学”的学科,以推进有关生死问题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64.
张载生死观及其现代沉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载 (1 0 2 0~ 1 0 77)是宋明理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其完整系统的“气论” ,为传统儒学中独具特色的本体论学说 ;其坚持经世致用 ,关注民生日用 ,使他成为理学史上四大学派之一的关学首领 ,在中国文化史和思想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将集中阐述他的人生抱负、人生态度和死亡观念 ,并进而探讨其现代意义所在。一、人生抱负 :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刻意弘扬传统儒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 ,自述其人生抱负 :“为天地立志 ,为生民立道 ,为去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张载集·张子语录·语录中》中华书局 1 978年版。下引该书 ,只注…  相似文献   
65.
2004年 12月 17日至 19日,在宋代心学大师陆九渊的故里江西省金溪县召开了“全国陆学与江右思想家学术研讨会”,本次大会由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政法系、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上饶师范学院朱子研究所、金溪县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上饶师范学院等十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四十余名专家学者,提交了二十余篇论文。会议主要研讨了三个方面的的问题:陆九渊的学术思想、陆九渊的影响及后世评价、朱熹等江右思想家学术与…  相似文献   
66.
本文主要探讨北宋中期思想家李觏的生死观,认为:李觏先生的生死观可从两个角度去认识:一者泰伯先生是个普通人,有着与平常人一样的面对死亡所生发出来的悲凉感受,不过,他同时又是个学者,所以能进而从中引申出一些消解死亡哀伤的方法与途径;另一方面,泰伯先生又是一位醇儒,在生死的问题上仍深受儒家传统死亡智慧的影响。基本上他渴望的是由声名传之后世的方式来达到对死亡的超越。  相似文献   
67.
郑晓江 《中州学刊》2007,22(1):168-174
阮籍的人生观主要表现为"逍遥浮世";其人生践履则是"遗落世事";阮籍的生死观主要是"生究其寿,死循其宜";而其生死态度则显现为"保身全生"的热切渴望.阮籍的生死智慧以老庄思想为基础,代表着中国人从"人的觉醒"进至"个我生命的觉醒",再到"感性生活的觉醒",在中国民族精神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68.
探讨北宋中期思想家李觏的人生观及其人生践履,认为:1.李觏由易论而建构了生存智慧的学说;2.李觏又由礼论提出了许多人生的准则;3.李觏有其独特的人生践履方式。  相似文献   
69.
从整体而言,宋代江右思想家具有“另类”之特质。此“另类”之特征,是以其追求思想的独特性、创新性为基本内涵的。从欧阳修之“史论”、“易论”到诚斋之“诗论”、“易论”,从李觏之“礼论”“易学”到荆公之“新学”,从象山梭山复斋之“心学”,再到文山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可以说,皆“另类”得可以。当然,与这“另类”思想家相对,江右之地的文化保守主义和正统派亦十分可观,也正是这种思想史内涵的紧张,丰富了江右思想总体之发展,奠定了江右思想家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0.
现代人处于一种典型的忘却“死”而沉溺于“生”的状态之中 ,所以 ,当死亡降临时 ,就会产生比传统人更强烈的精神恐惧和更大的肉体痛苦。为此 ,我们应该常常超越忙碌的日常生活 ,凝视死亡、沉思死亡的有关问题 ,从精神与肉体的分离之中 ,从人生别离的经验之中 ,以及从“有”与“无”的关系之中 ,去寻找消解死亡恐惧与痛苦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