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63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97篇 |
劳动科学 | 18篇 |
民族学 | 28篇 |
人才学 | 35篇 |
人口学 | 42篇 |
丛书文集 | 430篇 |
理论方法论 | 106篇 |
综合类 | 756篇 |
社会学 | 167篇 |
统计学 | 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47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118篇 |
2013年 | 92篇 |
2012年 | 92篇 |
2011年 | 95篇 |
2010年 | 104篇 |
2009年 | 103篇 |
2008年 | 107篇 |
2007年 | 97篇 |
2006年 | 75篇 |
2005年 | 68篇 |
2004年 | 78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64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4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中国金融监管模式的历史沿革与存在的问题,从文化历史传统、经济体制改革特征、金融体系发展以及金融监管目标等因素出发,得出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的金融监管模式需要实现由单纯外部强制性监管转向内部自律性监管与外部强制性监管的有机结合,完成从分业分散监管机制向混业集中监管机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72.
本文主要阐述了作为新闻纪录片的记录者摄像师在拍摄第一现场,为了捕捉到转瞬即逝的新闻瞬间所应具备的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73.
在测验的基础上,对藏汉专科大学生的推理能力、人格特征、学习心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阐述了藏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各自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74.
任福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4(6):105-108
用汉字发展的史实印证了西部文化名人吴宓先生见地独到的汉字观,评述了他承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与学术主张;以此为鉴,进而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对待学术争论,如何积极推进学术研究等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75.
试论皮尔在《谷物法》废除问题上态度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物法》的废除标志着英国由传统的保护贸易政策向自由贸易政策的转变。首相罗伯特·皮尔在《谷物法》废除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皮尔始终支持废除《谷物法》 ,事实上皮尔在废除《谷物法》问题上的态度经历了由反对到温和的改革 ,最后到坚决废除这么一个过程 ,这一前后态度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76.
文章揭示了在传统儒家道德范畴下弘扬信任文化的时代意义.指出文化精神的继承性是中国历史文化中文化思想发扬光大的传统.在肯定道德文化的传统继承性基础上,阐释了儒家作用于人的内心善性的道德文化,探讨作用于人的内心善性的道德文化与影响人的社会合作行为的信任文化的关系,强调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建设需要建立道德文化基础,在道德文化的精神范畴内发展信任文化. 相似文献
77.
78.
以硕士学位论文成果的内部特征透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的格局和未来走势。通过对2000年到2008年城乡规划硕士学位论文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城市规划研究生培养方向基本覆盖了目前城乡规划一级学科下属的六个二级学科,研究成果并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优势或特色研究领域,对于前沿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和横向比较研究不足,在城市规划历史理论方面存在缺位的情况。才培养所折射出已有的优势和特色研究领域有待强化;同时,师资“学缘”结构有待更新;研究应与现有的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进行整合,设立前沿问题跟踪研究的长期立项和成果评估体系,充分发挥已有的科技平台优势以真正加强科研投入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79.
作为个人培养的"内省、外修"之道,传统文化中强调应将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特点结合起来,刚健但不刚愎自用,柔顺但不优柔寡断,懂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周易·乾》)的"内省、外修"之道,以求达到"穷神知化"的自我培养境界。乾之德刚健,坤之德柔顺;刚健,故而能积极进取;柔顺,故而能宽厚博大。"内省"之道的目的在于培养自我的心灵智慧,古人认为智慧就是平静不动的心,心动之际智慧就消失了,所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淡泊、宁静才是富有智慧的心态,具备这种心态的人才能够"明志"和"致远"。把易动的心"定住",智慧就会显现出来。正如《大学》中所说的那样"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因为心不定的人做事既不能专一也不能持久,所以知止而后定也是内省的重要方法之一。所谓"外修"则是指通过人生的磨练达到"克己复礼"(《论语》)的目的。这种境界,是自我培养的最高境界,也是欲有所作为的人应该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80.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思想的历史探微及其现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存在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思想,如"天人合一"自然观,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张以及保持资源再生能力,永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思想等。古人还在实践中通过设置专门政府机构、颁布法律法令、设置"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来践行这些思想,为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保护祖国秀丽山川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些思启示我们:要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持久共生的价值观念;要规范社会生产活动,走多节制的经济发展道路;要反对奢华提倡节俭,建立文明适度的生活消费方式;要推进依法行政,建设现代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