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驻京办作为央地关系的重要结点,其合法职能是信息沟通和公共服务.但分税制后,驻京办的职能有"异化"为探秘、截访和公款行贿的趋势.从行政集权与财税分权的悖论现象来看,影响中国央地关系的基本机制有相机授权、地方竞争、晋升锦标赛和预算软约束等,这些正是驻京办职能"异化"的体制性压力、动力和条件.因此,解决驻京办问题的根本对策是推进中央授权机制的制度化,改革中央对地方的激励机制和强化预算约束,从体制上消除央地间权力配置的不透明、不确定和不公平. 相似文献
2.
郭剑鸣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社会生活风格的定位关系到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中国传统社会的礼俗生活风格曾对古中国的社会文明和超稳态有过积极影响。现代中国社会的跳跃式发展要求重构一个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生活风格模式。公民社会生活风格的核心是法治和社会责任,强调社会管理的大众参与和公民以文明、健康准则选择行为。公民社会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各种功能,公民社会生活风格的建构应从将传统臣民改造成现代公民开始 相似文献
3.
潮汕社会近代化成功的文化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剑鸣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8(6):97-104
在 2 0世纪 3 0年代 ,潮汕社会近代化达到了颠峰 ,汕头的社会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前茅 ,其中的重要原因和启示就是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文化内部结构与层次发展的协调性 ,实现了文化发展的内外部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将政治视为一种知识形态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人类对政治的认知水平是与其知识的演进同步的。知识是科学政治生活的基因,是合理解释政治、理性规范政治的基础。政治与知识的这种紧密关系在于知识为政治成为科学提供了系统的理念、概念、理论和方法体系。将政治解读为知识,并不排斥经验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价值,但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政治与作为一种经验形态的政治具有不同的本质意义。政治知识化突出了政治的规律性、可知性、公共性和参与性的特征,而政治经验化则难免将政治生活引入神秘化、个我化、特殊化和封闭化的歧途。“政治是一种知识形态”的命题为理性政治、科学政治和民主政治奠定了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5.
制度、人格、文化与腐败的滋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剑鸣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
腐败现象是一种多因素的并发症。在诸因素中,制度、人格和文化构成一条催生(遏制)腐败的因素链。遏制腐败必须从完善制度入手,但又不可忽视塑造健全人格,建设健康文化对防治腐败的重要作用,必须多维反腐。人类改善制度--人格--文化状况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决定了人类必须恒久反腐。同时,各国制度--人格--文化状况的差异性又决定了各国腐败问题的特殊性和反腐败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发生腐败的高风险、重点领域和主要形式越来越向缺乏预算刚性约束的政府收支环节集中。即便是贿选买官、权色交易等看似官风不正性质的腐败,也多发生在掌握庞大预算资源的岗位。腐败的这一 相似文献
7.
从传统知识转型到传统政治转型:晚清译书业发展的逻辑与功能--一种知识政治学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权力化是我国传统政治与知识关系的基础,晚清政治危机其实也是传统知识的危机.晚清译书业的兴起正是我国传统知识领域觉醒以因应政治危机的一种基本举措,但它的发展却逐步从扩充体制内知识的初衷走向了传统知识机制的反面.从中折射出一条新型知识-新型知识分子-新型公共空间-新型政治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8.
相机授权体制下我国央地关系中的潜规则现象及其矫治——兼谈分税制后"驻京办"问题的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相机授权体制与财税分权体制的悖论为框架,剖析了蔓延于我国央地关系中的典型的潜规则形态:中央和地方均存在采取非规范的方式与对方互动的偏好.文章认为相机授权体制存在授权透明度和规范度不高的弊端,侵蚀了财税分权后的地方利益,加之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预算软约束的积弊,是央地关系中潜规则现象泛滥的体制原因.而各级各类的"驻京办"则是其中的重要载体.要矫治这种"病态"的央地关系,根本一条是实行制度化授权体制,保障中央对国家核心权力的"透明化集中"和地方对国家非核心权力的"固定式分享". 相似文献
9.
郭剑鸣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5)
究竟怎样开发汕头的旅游资源,值得探究。本文从旅游意识的角度,具体分析了汕头旅游业滞后的原因,进而设定以华侨现象、潮汕文化和海岛风光进行旅游定位,论述了汕头系统规模开发旅游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