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32篇
理论方法论   47篇
综合类   265篇
社会学   74篇
统计学   1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苏辙元四年为贺辽国生辰使,出使途中,作《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在赴契丹途中苏辙充满了对异乡异族的陌生感,表现为对异族人情风俗与异域风光景色的拒斥和不接受,这是北宋“积弱”国势对时人心理状态影响的结果。到达契丹之后,苏辙对异族有了切身的了解与理解,对待异乡异族的情感有了很大的转变,他开始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异乡的景物,态度变得平和,并推出“久安和好”的良好祝愿。苏辙出使途中与到达契丹之后的态度变化,昭示了民族交往的一条规则:需要客观、具体、深入地去了解“他者”,方能更加真实地把握对方,方能逐渐达到民族和平共处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2.
13.
宋代科场论述文,留存作品极少。然而,嘉祐二年(1057)省试史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曾巩、苏轼、苏辙三人之作得以留存,典型地表现了宋代考场论述文之风貌。考场论述文,"限五百字以上"。曾巩文章603字,长短适宜,有理有据,明白畅达,文从字顺;苏轼文章548字,层层推进,议论纵横,豪骋雄俊,结合新颖恰当的事例,非常具有说服力;苏辙文章553字,论点和论据相对混乱。其他科场论述文保留下来的有王禹偁二篇、田锡二篇。王禹偁《三杰佐汉孰优论》大致依据史实敷衍,与中心论点疏离,而三年后之《四科取士何先论》则是一篇完整严谨的议论文。田锡所考乃时事论题,文章后半段重点在颂圣,与一般论述文格式不同。宋人科场论述文具有短小精练和史论性质两大特征,对宋文创作影响深远。此外,欧阳修利用嘉祐二年权知贡举的权力,痛击"太学体",录取曾巩等,他们一起领导着宋代文坛新的创作风气。此后,通达流畅、明白如话成为文坛新的风尚。  相似文献   
14.
范仲淹基于现实治理之立场,本乎儒家"诗教"之主旨,诗歌创作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因此,他的诗歌创作首先是他政治家品格和胸襟的从容展现.同时,范仲淹辗转各地为官,浏览了诸多大好湖山,诗人将对景物的欣赏和仕途挫折带来的情绪波折,都寄之诗歌,显示其生活审美情趣的丰富多彩.范仲淹为人刚直不阿,充满浩然之气.这股浩然之气贯注到到诗文创作中,形成其鲜明特色,但范仲淹日常待人却极其平易,其诗歌总体风格与之相似,皆以"平和温洽"见长.  相似文献   
15.
在对良心概念的探求中,黑格尔把良心看作是精神自我运动的结果,是自我意识发展到"道德的自我"阶段的普遍物,它是以义务实现为内容,又是使行动获得持续性和现实性的机制。黑格尔的良心观对现实道德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1957年4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文章《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其中指出,1957年仅有小部分初中和高小毕业生能升学,绝大多数将不能升学,主要出路是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以这一社论为切入点,通过对1957年动员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这一问题的讨论,可呈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中小学普通教育和适应国家治理需求的历史实践过程。其典型表现是将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劳动视为“做新中国第一代有文化的农民”的重要议题,那么,如何对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作出时代性回应就成为理解这一问题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法人独立责任辨析--从语境论的研究进路出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人独立责任是我国民法上独有的概念,其实质为公司法上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一种投影和扩张.<民法通则>基于特定社会经济背景的需要,将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作为法人的成立要件进而演变为法人之基本特征.全国人大法工委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全面照搬具有显著逻辑错误和制度缺陷的<民法通则>法人独立责任条款,将使得以合伙企业为载体的交易行为逸出于法人整体制度之外,成为阻碍我国法人制度进一步发展的禁锢.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混合政体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思想主题,从古至今,西方政治思想家不惜笔墨对其探究论证,产生了无数真知卓见,积累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在国内学界,对混合政体的相关研究也偶现于坊间,然已有的研究多属于单个思想人物观点揭示,缺乏对混合政体思想整体性和历史性的探究和梳理。在此研究背景下,武汉大学储建国教授的专著《调和与制衡:西方混合政体思想的演变》(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可谓国内研究混合政体思想的一部力作。该著通过对西  相似文献   
20.
帝王在词坛上是一个身份特殊的创作群体。一方面,帝王生活骄奢淫靡,带头创作艳俗流荡的歌词,词体不尊与卑下,帝王难辞其咎。另一方面,某些生活阅历或生活感受,是帝王独有的,写入词中,别具一格。帝王词作的特殊题材大约分为两类:亡国巨痛与歌咏太平。歌咏太平之作在“尊体”过程中有特别的作用。宋室南渡,高宗拨乱反正,于歌词创作领域倡导高雅。且创作一组《渔父词》,将其纳入“童子举”考试内容,歌词某种程度上取得与儒家经典著作同样重要的地位,在“尊体”过程中发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