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2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村庄权力结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太军 《文史哲》2004,(1):160-162
村庄权力结构的分析是透视乡村社会性质的重要视角以及理解村庄政治的基础,因而成为当前村庄治理(村治)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20世纪中叶前后,费孝通在研究传统乡土中国的权力结构时,就区分了村庄中同意权力、横暴权力和教化权力这三种基本的权力类型,并突出了村落权力是家族权力的泛化和延伸;[1]杜赞奇考察了20世纪上半叶华北农村村庄权力结构的变化,区分了赢利型经纪与保护型经纪;[2]黄宗智分析了在华北和长江三角洲不同的土地占有形态、不同的家族力量和结构对于村庄权力结构类型的影响。[3]近1个世纪以来的国家权力在乡村的日益深入…  相似文献   
12.
行政组织与环境的互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与任何其他社会组织一样 ,行政组织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必然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组织与环境之间存在既可分辨又可渗透的界限 ,这种界限将二者区分开来 ,并使二者发生双向互动作用。一  组织环境 ,是指组织面临的总的外部客观境况 ,也就是组织学家所说的“组织界限以外的一切事物”①。组织生存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适应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 ,组织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周围生存环境的适应程度。行政组织环境 ,则是指处在行政组织周围并对其施加各种影响 (直接或间接 )的因素的总和。行政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之一 ,它也…  相似文献   
13.
<正>自两汉至近代,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所以能绵延千年,经久不衰,创造了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在相当程度上应当归因于这一文化所具的的儒、道、释三家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内在格局.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封建社会对经的损益金太军关于儒经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功能,理论界时有专义论及,多强调经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是维持封建的社会、政治秩序和纲常伦理的主要理论基石。但显然数千来部基本固定不变的经书是不可能自动适应各个时期的封建统治阶级的需...  相似文献   
15.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是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2间彼此职责权限的划分.构成了政府内部的纵向权力结构,因而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个基本的和主要的方面。能否正确处理这两者关系.合理配置行政的纵向权力结构,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社会政治的稳定有序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对这一问题予以高度重视,提出了一整套关于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沦,成为指导改革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一、邓小平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的基本内容邓小平关于中央与地万关系的一系列主张,不仅是他的有中国特色行政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本身也构…  相似文献   
16.
论灾后重建中多元治理主体间的互动协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后重建能力的孕育和输出依赖于治理主体的意愿、利益和具体机制。政府在灾后重建中自然占据核心位置。然而,灾后重建工作的复杂性需要市场(企业)和社会(公民)力量发挥应有作用。通过建构政府与企业对接的相关机制,提升村委会和居委会的独立性,以及发育壮大NGO,从而实现政府、企业、公民力量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7.
《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协调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8年重大招标项目,于2009年4月由国家社科办正式批准下达立项,项目编号为08&ZD010。项目首席专家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金太军教授,课题组成员主要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中青年学者,同时邀请南京大学公共管理专家童星教授等国内知名学者担任顾问。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分层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商民主致力于建立多主体间平等沟通的平台和机制,使人们在浓厚的民主参与体验中实现个体偏好的转变和汇聚,而非简单甚至粗暴的"被代表"和"被聚合",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协商民主实现了对传统民主形式的超越。作为一种民主范式,中国式协商民主应基于系统性和统驭性的视角,通过顶层政治构建重塑协商民主的制度基础,中层政策创制提升协商民主的主体效能,并以基层治理民主开辟协商民主的实践进路,从而以多元化、多中心的社会治理模式有效应对现代异质性社会的复杂治理需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2.0(Web2.0)时代的到来,以信息技术嵌入所形成的治理过程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复杂性和网络性特征日益凸显,为协同治理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体系治理作为信息化条件下协同治理的创新发展,在以信息系统建设为基础,重塑治理结构、整合多元系统、统筹各方行动、整体应对全局上,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它以技术嵌入和更新为突破口,从机制修缮逐步推向体制萌动,实现公共治理中权力结构、关系结构和行动结构的实质性变革,从而有效地契合了当下的发展要求.当然,Web2.0时代下体系治理的出现也存在着诸多争议与困境,需要在现实发展中进一步重视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近现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变革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近代以来虽历经冲击,但其影响至今仍不绝如缕,成为中国走向全面 现代化的深层障碍。本文在对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演变作—历史反思的基础上,从政治制度建构、文化 启蒙、商品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以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久化的科学评价等若干方面,提出了实现传统 政治文化的创造性更新和转换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