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实验证明:有效利用师范生的生活时空,采取自学形式导学方法,可以提高教育学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比较教育是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教育制度、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思想和教育研究方法的文化特点。在对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及存在形态的分析中,发掘出了比较教育在教师教育方面的文化教育要素,即教育制度改革文化要素和教育改革思想方法论文化要素。对比较教育功能开发应用应该在教育改革思想及方法论方面加以重点开发并应用。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学报界由于学报事业发展的需要,吸收了很多新编辑,大多是刚毕业的青年学士。由于学报编辑部人员少、工作量大,虽说是新编辑却也不得不委以重任,在使用中培养锻炼。学报是由高等学校主办的,是以反映本校教学和科研成果为宗旨的综合性的学术期刊。所以,学报编辑是学术编辑,其主要职责是审读、加工学术论文,编辑出版学报。显然,一个刚走出校门的新编辑,是不能一下子就胜任学报编辑的工作的,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由只具备学报编辑的工作的权力到获得学报编辑工  相似文献   
14.
日本教师教育的实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教师养成阶段的实态表现为教员养成机关数量和教职就职率的不断变化,体现开放式的改革;教职专业学科和实习,根据学校性质和实际需要的不同也各有差异;教师任用实行选考方式,形成“买方市场”。  相似文献   
15.
茅盾是中国文化界的巨人。我们研究茅盾不但要研究作为文学家的茅盾,还要研究作为编辑家的茅盾。事实上,茅盾的文学活动与编辑生涯是共始的也是相伴的。笔者以为茅盾能够举起新文学大旗,获得在新文学史上的开拓者与领导者的地位,他是借助了编辑角色和《小说月报》主编的  相似文献   
16.
中、日、韩三国师范教育制度变迁史的比较以二战结束为分界 ,二战前侧重于制度建立过程的特点比较。战前这三个国家的近代师范教育制度在建立过程中都受过外国很大影响 ,而今都共处于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师范教育制度的改革时期。日本师范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学校的设置和管理 ,注重的是教师数量上的满足要求和任用上的质量管理。中国的特点是学制上追求完善 ,师范教育的调整随学制的变换而变换 ,学制随着改朝而换代。韩国的师范教育侧随着主权的丧失 ,完全变成了日本殖民教育制度的产物。三国的师范教育制度都是引进的 ,但日本是从发源地学来的 ,中国是从日本搬来的 ,韩国是被日本强制的 ,从而实际上是形似而神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前,日本教师教育研究的两项新成果:一是日本现代教职研究会的教师教育连续性理论,即两种连续性形态论;内在连续性的构造要素;教师教育各阶段的作用、责任和相互关系;教师教育连续性原理。二是今津孝次郎的教师教育新模式理论,即提出教师教育的两个模式论;“学校教育改善模式”理论的基本内核;“学校教育改善模式”的基本原理;教师教育课题:一是学校组织学习,二是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8.
日本教师教育制度的形成与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东方,日本最早使“师范教育”成为历史名词而代之以“教师教育”。其表现是将教师养成──任用──研修三阶段连续化,成为一个新的统一体。日本教师教育的产生、教师教育制度的确立、教师教育的体系对我国教育发展很有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习日本“教师教育”经验,树立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连续化观念,建立教师教育制度,加强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建立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制,完善教师任用与入职教育制度,使教师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走灵活多样的教师教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从茅盾主编《小说月报》的成功经验里获得启示,提出市场经济下的学报业要破除狭隘的“内向性”的束缚,以学科特色和学术权威立足于学术界,共同追求创这现代社会文化的价值.各家学报都要有学术与文化的追求目标.学报有无特色和成就,取决于主编有无信念、智慧和个性.学报业呼唤茅盾式的编辑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