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8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是作者的书稿《文学创作心理探珠》的一章,探讨的是作家创作的心理体验问题。文章通过创作现象透析心理体验的实质。本文选取了三个普遍关注的问题逐层深入地子以心理阐释:创作有捷径吗?关键在于独特的心理体验;佳作是怎样产生的?它是生命体验的绝唱;作家为何自杀者多?乃是生命体验未能“分隔”为审美体验的缘故。  相似文献   
2.
研究三峡民歌中的女性情结,特别是情歌的“姐儿中心”现象可以发现,不是三峡民歌占据女性情结,而是女性情结占据三峡民歌。“姐儿”阿妮玛是原始意象,她象征着女神崇拜。与“姐儿”相关的是“幺姑”阿妮玛和“郎”———阿妮姆斯,也都被女性情结所规定。本文对哭嫁歌也进行了独特的心理阐释,认为哭嫁是哭出一个母亲来,象征女性的节日,而哭嫁歌就成了女性———母亲的绝唱。  相似文献   
3.
心理内视是作家在文学创作时必须具有的心理能力,即“观察心灵”与“心灵观察”的能力。心理内视是一种体验,包括形象体验与情感体验。心理内视的心理机制是S·阿瑞提提出的“内觉”体验,它的心理基础是表象在无意识与意识之间的浮沉、聚散、消融与生成,致使心理需要获得满足。心理内视的最大功能是创造“循轨”思维所不曾有过的东西,而创造功能的根本体现就在于审美;心理内视不为作家独有.心理内视只有进入审美体验的境界,才是文学创作的“创造的秘密”。  相似文献   
4.
三峡"谈局"     
三峡把歇后语叫“谈局”。谈局的名称从不见经传 ,却比歇后语更恰当。谈局把三峡方言方音利用到极致 ,达到了诙谐风趣的喜剧效果 ,它是民间作家公开进行的妙趣横生的口头文学创作 ,是有特色的三峡文化。它是野性的 ,也是文明的 ;是原始的 ,也是现代的 ,还将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5.
运用精神分析研究屈原的自杀问题 ,认为深藏于屈原的无意识中有一个死亡情结 ,彭咸是屈原心中的原始意象。屈原是政治迫害狂。屈原的自杀是有其人格弱点的 ,自恋、犹豫与对君的钟情使他成了又一个哈姆雷特。而最终 ,屈原的死亡情结使他成了永生的诗人 ,屈原的辞赋是生命体验的绝唱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屈原的《离骚》进行精神分析。从香草与飞天的症候出发,探察诗人的焦虑轨迹,从而分析出掩藏于史籍的一场“《离骚》诗祸”,并通过对《惜诵》的精神分析作了印证。文章认为,“《离骚》诗祸”是中国第一大诗祸,《离骚》是屈原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他的创作的分水岭。《离骚》写出了中国文人最痛苦的灵魂,却成了最动人心魄、最具个性的中国和世界最伟大的抒情诗。  相似文献   
7.
文学走向边缘化以后,为了文学的生存和它的读者效应,出现了娱乐化和低俗化倾向。没有历史的“历史小说”,假冒武侠的“武侠小说”,取媚庸俗的“通俗小说”,似乎构成了文学的繁荣。然而,文学的审美功能在于美的发现和创造,尤其在于原创性,而且它的认识功能也还有很强的生命力。例如谢道弋先生以73岁的高龄,深厚的功底,创作的58万字的长篇小说《躁动》,就是有力的证明。《躁动》一开笔就把视角对准日本侵略者投降带来的新变化上,直叙述到解放战争的4年间所发生的故事,又以长江中上游的一个小镇———河湾镇为视点。而视点人物主要是教育界的一…  相似文献   
8.
“美丽的错误”──文学创作的错觉心理金道行台湾女作家席慕蓉在一篇散文里写道,她在读初中时学会了那首著名的《送别》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而她的父亲总是听成“长城外……”,以为是唱他的老家内蒙古,“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她...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话语随着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 ,三峡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化 ,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界定三峡文化独特的内涵、结构和特质 ,开掘三峡文化潜在的人文价值和精神价值 ,弘扬三峡文化的优良传统 ,让三峡文化为三峡地区当下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 ,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三峡地区文化学术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本栏目组发的七篇文章便是我们三峡地区部分专家学者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做出学术选择的结果。这些文章从文献整理、民俗考察、山水审美、文化心理、口承文化、旅游文化和三峡学等不同的角度对三峡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观照 ,提出各具特色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这对于拓展三峡文化研究的理论视野 ,提升三峡文化研究的整体水平 ,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述美是屈原的人格和全部作品的思想核心与最高理想。屈原的美有形成的过程和外美—内美—美政—美人—美的层次,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屈原第一次将美提升到形而上的高度,他以美争鸣于诸子家,因而完全可以成为美家。屈原的美与诗同是他的创造,美与诗是屈原的两座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