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54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当前大学生道德建设目标体系在“标竿”设置、内容界定、结构设计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急需进行重构。文章论述了大学生道德目标体系重构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大学生目标体系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82.
日本凭借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上一个有影响的国家。作为曾经有过侵略历史和培亚洲人民带来灾难的国家,其未来的对外政策走向,直接关系到亚洲乃至世界的稳定和发展。分析日本国内外诸多因素,“非正当化、非正义化、非和平化”成为日本未来对外政策的总体走向。  相似文献   
83.
如果我们了解了自己身体生物钟规律,那么我们就可以合理的安排工作与休息?  相似文献   
84.
借用经典注释的形式创造和构建新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重要形式。对于这种传统和思想创构的内在思想机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缺少深入的探究。跨文本诠释和融贯性诠释可能是借重经典注释而创建新的哲学体系的两个关键性因素或方法。朱熹《论语集注》中的若干实例可以说明朱熹是如何运用跨文本诠释方法的;同时,朱熹将理学的主要概念一以贯之地全部注入对语、孟、学、庸的解释之中,则是融贯性诠释的范例。在经典诠释活动中存在着两种定向的紧张和冲突。两种定向的简单表述即是面向文本与历史的客观性定向和面向当下和现实的主观性定向。一部诠释作品就是两种内在定向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思想“化石”。在处理两种定向之间的紧张性方面,在处理注释之形式与体系之建构之间的矛盾方面,朱熹都是成就最突出的。但是朱熹的成功并不能掩盖和抹煞两种定向之间的紧张和冲突,以及语孟学庸与二程学说的不同。  相似文献   
85.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显著特点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深陷其中,而且国际社会重估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价值,舆论对社会主义有所改变,中国模式受到重视,这与冷战思维紧密关联,与苏东剧变后资本主义宣布历史终结的情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冷战思维对国际金融危机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它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形成自我意向的优越性从而掩盖内在机制的根本缺陷,同时在造成外交成本高居不下,拖累国内经济。  相似文献   
86.
作为冷战遗留问题的美日同盟,之所以能在冷战后继续加强,与日本的两大传统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第一是日本外交政治传统中同时具有欺弱的侵略性和仰强的依附性,是美日结盟的必然因素之一;第二是日本国民性中的神皇文化积淀有利于美日同盟冷战结束后继续存在和加强;第三是西方民主和评论的链接性因素使得关日彼此认同为同质国家,并共同应对可能涉及美日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87.
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历史表明,粮食安全与国际关系有着紧密的联系。粮食安全包含了粮食在数量供给和质量可靠两方面的安全。粮食安全具有典型的区域公共政策意义,采用区域性公共产品理论来分析粮食安全与国际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该问题的新路径。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和新兴经济体的中国理应重视粮食安全在开展周边外交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8.
船山认为《庄子》内篇当为庄子所作,外、杂篇为后学所作,其中"杂篇"更接近于"内篇",水平高于"外篇"。笔者曾提出道德、性命、精神三个复合词不见于《庄子》内篇,也不见于《左传》和《老子》《论语》《孟子》《管子》《墨子》等子书,但见于《庄子》外、杂篇达36次,也见于《荀子》《韩非子》和《吕氏春秋》诸书42次。由此可以推断《庄子》内篇早于外、杂篇,印证了船山的睿智。此说得到广泛认可,但也有个别质疑,近年更有国际学者认为先秦尚无《庄子》内篇。但《韩非子》和《吕氏春秋》已引用《庄子》内、外、杂篇30次。汉初800字的贾谊赋也活用了《庄子》内、外、杂篇的典故21处。各种质疑均忽视了这些事实及其历史含义。也有人对单纯词和复合词在语言考据中的方法和意义全然不解,用任何时代都有复合词和单纯词的现象来质疑笔者的方法,对此,本文也作了回应。  相似文献   
89.
冷战结束后,支持特定国家的“颜色革命”是资本主义阵营和平演变战略的延续;目的是颠覆他国政权、重塑相关地缘环境,扩展和巩固资本主义阵营在世界体系中的霸权。受冷战思维驱动,资本主义阵营通过提升反对派动员能力、直接煽动民众情绪、施加压力削弱政府应对能力等微观层面的路径,改变他国“反对派—政府”的结构性力量对比;又在宏观的国际社会层面建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语境,美化“民主输出”,以提升“颜色革命”受青睐度。资本主义阵营以冷战胜利者自居,将支持“颜色革命”的手段蒙上自由、民主的虚假外衣,利用公共外交对外进行战略扩张。这类充斥话语霸权的实践,贯穿于“颜色革命”全过程,不仅采用幕后交易和对外宣传措施,还辅之以对新媒体和新型沟通平台的应用,极具渗透性和欺骗性。其反和平性异化公共外交概念,与公共外交建构和平友好关系的价值相背离。对此,中国既要认清美西方利用公共外交推进“颜色革命”的实质,又要在公共外交实践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观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以坚守意识形态安全底线。  相似文献   
90.
殷有敢 《兰州学刊》2008,(9):192-197
当发展和教育发展进入到道德哲学的视野中,我们就不得不关注和追问它们的道德价值问题。教育发展,不应游离教育的伦理价值特质的本义——向善性。教育发展的向善性应从两个向度展开:一是教育发展的公共善;二是教育发展的个体善。教育发展的公共善是教育发展的社会共体伦理向度,体现在特定的教育发展制度所内蕴的价值之伦理性和伦理精神中。但任何制度的决策、运行以及其后果的评价都离不开个体的人,而且,教育发展的终极目的也理应取决并归结于个体的人的发展。由此,教育发展的伦理向度的根本,应存在于提升教育发展主体和对象(人)的向善能力一一教育发展的个体善之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实践途径根本上也要依赖于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