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阎连科 《中华儿女(海外版)》1997,(3)
田野与我们是越发的陌生遥远了。我们的一切,种植、生存、繁衍和生命的形式和过程,都本源于田野。因此,我们文学的最初本源,也必然离不开田野。田野经常是文学最伟大的母体,是许许多多伟大作家的伟大母亲。田野上所呈现的耕种、收割和人们的各种劳作,和同着田边的一棵绿柳,田间的野草黄花,以及田头的流水,天空的云雨、阳光与风霜等,构成土地文化中最为原始、浅层的风光,当这种风光走进我们的诗和文的时候,我们的文学显出了她灵动的亮光丽辉,使其生命的光辉愈加动人和久长,而当田野不仅仅成为田野,而成为一种文化走进文学时,… 相似文献
12.
民族苦难与文学的空白——在剑桥大学东方系的讲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连科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5-6
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是一部苦难的史诗.关于苦难的文学书写.也因而所在多有.在俄罗斯,有<战争与和平>、<古拉格群岛>;在拉美有<百年孤独>;在美国有<根>;在欧洲有<悲惨世界>和<变形记>.可是,在中国,面对民族的苦难,我们却没有充满作家个人伤痛的深刻思考和更为疼痛的个人化写作,没有写出与这些苦难相匹配的作品来.这是我们中国作家的局限,也是中国作家和当代中国文学面对民族苦难历史的伤痛和内疚. 相似文献
13.
阎连科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21-26
从对中国当代文学影响的大小、深浅上来说,我们可以把世界文学分为三大部分:一是俄罗斯文学;二是欧美文学;三是拉美文学.由于复杂的地缘、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俄罗斯文学对当代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着种子和土壤一般的关系.而欧美文学对今天活跃在文坛上的一大批中青年作家来说,影响则更大,特别是那些20世纪的欧美作家.可以说引起了中国文学质的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完全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动机或者助推器,尤其是卡夫卡,还有拉美文学中的博尔赫斯和马尔克斯.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当代文学今天这个样子.然而,要想在世界文学格局中获得显著的地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还需要真正从外国文学中汲取营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中国的现实与历史中打捞文学的精髓.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在今后与外国文学的关系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双脚踏在自己的土地上,与此同时打开视野,重新阅读和思考俄罗斯文学和拉美文学. 相似文献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