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20篇
民族学   46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27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是佛教文学的两大丛书,是重要的宗教、科学遗产。《甘珠尔》里基本包括了古天竺的三藏全部典籍。《丹珠尔》里收入了天竺和吐蕃学者对佛经所作的注释性论著以及大小十明杂著等,故在西藏将《甘珠尔》称为“佛语译文”、“善教谕”,称《丹珠尔》为“论典译文”,“教义注疏”。  相似文献   
82.
尹湛纳希及其作品,已成为世界蒙古学家们争相研究的热门课题。中国、蒙古、苏联、德国、匈牙利、法国和日本等国的蒙古学家们尤其热中于这项研究,而且在世界蒙古学领域里形成了“尹湛纳希研究流派”,并出现了五名这方面的研究员和副博士。从1909截止1985的76年间,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发表的有关尹湛纳希研究论文近200篇。如果说对尹湛纳希及其作品的研究,当初只限于综合性的泛泛而论的话,那么到后来则分专题,多侧面全方位的进行研究,使这项研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取得了今天这样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83.
腾建恒 《天府新论》2006,(Z1):270-271
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与目前的机制和体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使得收入差距越拉越大.要尽力消除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使更多低收入阶层的人都能学到知识和技能,增加收入,逐步缩小收入的差距.  相似文献   
84.
在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长河里,游牧在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创作了大量的内容丰富、艺术性完美、形式多彩的蒙古民歌。蒙古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蒙古族文化有着优秀的传统和光辉灿烂的遗产,给祖国文化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蒙古民歌浩瀚如海,最近几年内就出版了好几部蒙古民歌集。蒙古民族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蒙古民歌,而且歌唱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单  相似文献   
85.
黄金价格的飙升并未使印度人放弃迷恋黄金的传统。况且,总不能把股票和债券戴在身上吧?  相似文献   
86.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结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从词汇、句式和篇章三个层面分析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负面影响,以使学生能够从思维层面有效模仿,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7.
88.
通过梳理曼海姆和默顿的知识社会学思想,讨论了社会学将"知识"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到本学科研究领域时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如何构建一种"知识—社会"的关联?通过研究发现:对该问题的讨论,取决于对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的回答:学者带入了什么样的"社会"概念去构建这种"知识—社会"的关联?通过这些问题考察曼海姆和默顿的知识社会学理论,我们可以总结出知识社会学研究的一些一般性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找到构建"知识—社会"关联的新可能。  相似文献   
89.
对于《尚书·召诰》“越若来三月”一句的含义,历来学者说法不一,最主要有三种见解:(一)“越若来”为“于顺来”之义;(二)“越若”是语词;(三)“来”即是“来年、来月”之“来”.实际上,“越若来”不该解释为“于顺来”,而“越若”于此亦非语辞,“越若来”应是连动结构,“越”为踰越之意,“来”为至之意,而“若”则为承接连词,将两个动词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