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82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社论     
庆祝联合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诞生50周年①,为我们提供一个机会来评价联合国系统自1945年以来的作为,并以此为基础,思考这个由许多组织机构、计划署、基金会和研究单位所构成的庞大系统——它所运作其中的国际体系或者说国际社会反映着对时局的不同理解,且随着冷战的告终而处于转型过程之中——在当前和今后承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要实现法治社会 ,“法制”是保障 ,监督是关键”。文章从健全法律监督法这一层面上 ,论述了如何完善法律监督这一环节。提出了制定法律监督法的立法构想框架。以此实现法律监督手段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并使它们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切实有效地实施 ,实现法律监督法治化  相似文献   
13.
B.巴纳斯在《库恩与社会科学》一书中涉及了库恩及功能主义者对知识社会学的探讨。有人说在库恩对科学和科学社会进行历史性概括以前不存在知识社会学,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马克思、恩格斯、卢卡奇、曼海姆等早在库恩和功能主义者以前就有过这方面著述,并享有盛名,只是它们被排除在这个定义之外而已。知识社会学是一个重实际事物、重经验的研究领域,在它的研究课题中包括科学的知识和文化。  相似文献   
14.
资产阶级政治科学的形成(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传统”政治科学和“新兴”政治科学:现代政治学的形成过程在现代西方文献中,“政治科学”这个概念首先是用来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形成(设立)的一个专门学科。政治科学包含对权力的社会结构、政治影响、政治行为和政治方向公众舆论的经验研究和政治形势的预测,等等。  相似文献   
15.
16.
马克斯·韦伯不是一位专业历史家学。但是他的著作与历史科学的紧密联系却是无可争议的,这尤其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最初受过法学教育的韦伯,经过一段对古代和中世纪法律史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从事历史科学本身的研究,并注重于经济史  相似文献   
17.
18.
系统分析了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战略人力资源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及战略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性等问题,并从加强和发展正规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化技能培训三个方面,系统的讨论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正> 顷日,读了《广东社会科学》1986年第二期发表的辛朝毅同志《陈白沙哲学本体论的再认识》以及1987年第一期发表的章沛同志《必须正确评价陈白沙哲学思想》和刘焜炀同志《陈白沙是“唯物主义者”吗?》三文,有些感触,故撰此文以争呜之.陈白沙到底是个什么哲学家?章沛同志认为陈白沙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一些同志则持相反意见.我认为,陈白沙是一个从“客观”唯心主义转化为主观唯心主义的唯心主义者,即从“道心分立”转化为“道心合一”的唯心主义者.他的这个转化是“研究得道”(即“收拾‘此’”)的动的功夫得来的,而不是“涵养得道”的静的功夫得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