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本文主要从校院两级管理职权的划分以及如何下放权力、校院在制衡制约机制下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影响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实施的几个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13.
康德是一位真正文如其人的思想家。“普遍的立法形式”、“人是目的”、“意志自律”是康德的三条“道德律令”。虽然康德的德性论有过于理想化、抽象化、形式化诸方面的缺点 ,但是不影响其在伦理、思想史、哲学家思想史上具有卓越的地位 ,不影响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人才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本观念的确立及其属性特征的分析认识,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开发人才资源,经营人才资本,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创新思维与实事求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培养国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世人的共识。文章从创新思维的辩证唯物论、创新思维的认识论、实事求是的核心在于创新思维等三个方面,论证了创新思维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6.
"物质"、"精神"、"实践"是极易引起争议的哲学范畴,不同的哲学家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我们的评价建立在这些基本范畴基础之上的本体论、认识论时,应当慎重。若将这些哲学党性色彩、政治色彩浓厚的范畴回归到哲学的层次,我们对西方哲学家思想的认识就会发生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也会因此而深化。  相似文献   
17.
康德将限制知性概念使用的感性之形式和纯粹的条件称为概念的图型;在范畴和出现之间,知性的进程即出现如何包摄于范畴之下或范畴如何应用于出现的过程就是纯粹知性的图型法. "知性纯粹概念图型法"展示了主体建构客体的方式,是对传统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扬弃,其中蕴藏着康德认识论的全部秘密.康德的图型说为格式塔心理学、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语言哲学、解释学等现代西方哲学、心理学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思想的摇篮.  相似文献   
18.
秦汉国家经济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从秦国商鞅以来到西汉中期国家经济思想的演变轨迹。作者认为商鞅极力推行农战政策,严厉限制和打击工商业,这实质上是一种国民经济军事化思想;而作为西汉初期国家经济思想的集中表现的司马迁的“善因”论,则是对商鞅经济思想的否定。在作者看来,司马迁宣扬的“善者因之”类似于西方资产阶级宏观经济学的自由主义思潮。由于实行这一经济主张所引发的社会矛盾,直接导致了《管子》轻重理论的形成,并且使汉武帝和桑弘羊将其大规模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9.
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常发育多种砂体,由于其地震反射特征的特殊性,干扰了反转构造的识别。结合孤北洼陷五号桩断层带正反转褶皱和高青地区高青—平南断层正反转构造实例,分析了反转构造的地震反射特征,运用钻井资料进行地层细分和对比,声波时差进行剥蚀量的计算,流体包裹体的性质判断构造应力性质。五号桩断层带正反转褶皱地震反射特征呈现上凸下凹的外形,上部地层中间厚、两翼薄,且褶皱顶部遭受剥蚀,同相轴削蚀现象明显,下部地层保留了断陷盆地沉积充填特征;钻井资料亦显示背斜核部遭受剥蚀;声波时差随深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在剥蚀段明显错开。高青—平南断层发现了表征张性和压性环境的两类包裹体。多种方法相互约束可提高反转构造识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冯桂芬(1809-1874年)字林一,号景亭。出生于资本主义萌芽比较繁茂的江苏苏州,父亲是一个经商致富的地主,家里拥有十顷田地。本人饱受儒家教育,原属经世致用学派,中过一甲二名进士,当过几年京官,更长期的是从事幕僚和教育活动。他主要活动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这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动荡。他与当时一些爱国的、进步的知识分子往还很多。这一切对他的思想观点的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