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0篇
丛书文集   17篇
综合类   14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21.
本文以客家人迁居四川作为切入点,紧紧围绕客家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从四川在客家体系的存在,四川在客家体系中的地位,客家与客籍的区别,客居四川的生存环境,以及四川客家的文化特性五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和平徙居和多元文化融合是四川客家族群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22.
论秦良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良玉是明末四川的一员女将,是一个存四川地区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在文艺作品中,不乏见以秦良玉为题材的篇章,然而专门论述她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的文章却不多。郭沫若同志在歌颂抗日英雄赵一曼烈士的时候,曾经联想到秦良玉,为宜宾赵一曼烈士纪念馆题下了这样的诗句:“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后来郭老又在《四川日报》上发表题为《关于秦良玉的问题》的文章,进一步指出:“秦良玉这个人物是不好完全抹杀的。”“要称秦良玉为‘巾帼英雄’,似乎也还不  相似文献   
23.
罗香林是客家研究的创始人,《客家研究导论》是其客家学说的奠基之作。当今客家研究风靡一时,正是以罗香林的《客家研究导论》为发端的。从探讨"新史学"背景下的学术取向及罗香林的资料寻找和田野调查入手,可以具体剖析当时学术环境对罗香林所产生的影响,从源头上加深对罗氏客家学说建构的认识。可以看出,经由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所开创的客家研究局面,并非罗香林个人的孤立学术作为,而是在近代以来中国学术建构的环境中发育起来的。  相似文献   
24.
蒙古军占领成都,是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深入西蜀堂奥之区,建立永久性据点,作为立足"根本",进而顺江东下、攻灭南宋的战略布局。占领成都不仅有助于充实蒙古军事实力,也为日后蒙、宋两军在川蜀对峙格局奠定基础。在平定四川、灭亡南宋的战争中,蒙古军借助成都平台的战略支撑,发挥了招降纳叛、统军伐谋、转饷馈漕的重要作用。元朝灭宋后,成都作为四川蒙古军都万户府驻地,是全国著名的军事重镇,兵戈军戎色彩极为浓厚。成都之所以能在元朝大一统的格局下,在"马上取之,马上治之"的进程中,彰显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与成都本身的战略位置有关,也与亡金、亡宋后的形势有关,更与全国统一后的国内时局有关。  相似文献   
25.
元代契丹“诗书名将”述律杰事辑陈世松述律杰原本是位在元朝中后期历史上,特别是在祖国西南边陲和汉人文化圈内颇有影响的人物。但是,由于受他姓名异译、别译的困扰,以致迄今我们连他的真实姓名、民族属别、家世渊源、仕履生涯,以及生平事迹都无从知道。这不能不是元...  相似文献   
26.
民国时期四川客家“发现”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是国内最大的客家聚居地之一.四川客家从何时起、如何被外界所发现、所认识的?文章依据知名学者罗香林、董同和的论述,并结合四川本地学者钟禄元的观察报道,以及新发现的一大学生的毕业论文习作,系统追溯了四川客家的发现始末.四川客家被外界发现并认识是与民国时期的客家热潮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7.
广博精深 融会贯通──《宋史论集》读后陈世松美国华盛顿大学杰克逊国际研究学院及历史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兼系主任陈学霖(ChanHok—Lam),以其高深的学历和精研宋金元明史的专长,在撰写了多部英文论著和数十篇中文论文的基础上,瓞将其成...  相似文献   
28.
新近被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黄龙溪古镇,素以历史悠久和水乡风光秀丽闻名于世。然而,该镇究竟“古“到何朝何代,却缺乏系统研究。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黄龙溪镇的历史文化脉络,认为:黄龙溪镇是古蜀王国最后的军事据点;是三国蜀汉政权的圣迹之地;是崛起于宋代的乡村商业集市;清初以来新兴的移民场镇、水运码头。  相似文献   
29.
有明一代,受封为藩王的皇子共有62人,建有50个藩王府。这些藩府分布在全国各地,只有册封在成都的蜀王,是在一省范围内唯一存在的一个宗藩。本文依据文献及近年来出土的文物,系统梳理和考证了明代蜀藩世系、宗室嗣位与后裔下落,以及蜀藩府署与陵墓等历史情况,揭示了这个"二百七十年富庶之藩封"的兴亡轨迹,及其与朱明朝廷、宗室内部和人民大众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
客家人从闽粤赣大本营迁居巴蜀地区,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事件。文章将其置于客家向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考察,指出客家迁居巴蜀开启了以"内陆腹地"为舞台的客家文化传播的新篇章,巴蜀客家为构建和谐交融局面做了许多努力,巴蜀客家的定居融合不失为客家和平迁徙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