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1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27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正科技人才,即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业人员或具有这两个领域学位的人员,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科学与工程领域"是一个广义的范畴,在学位与职业方面,它涵盖了生物、农业、环境、生命科学、计算机与数学科学、物理学、工程学等,与国际上通常采用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概念大致一致。作为举世公认的人才强国,美国政府及民间密切关注其国内的科技人才资源状况,并建立数据系统以跟踪科技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西方文化已经不是“西学东渐”,而是如洪水猛兽般地涌入中华大地。但是近代化的图书馆传入和实践于中国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到清亡时近代化的图书馆才兴起。文章简要叙述了清末近代化图书馆在中国兴起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之所以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因为它具有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素.价值、主体以及方法是理解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核心要素的重点所在.通过展现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在价值系统上多维性、主体结构上层次性以及方法体系上复合性的特点,就能够勾勒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核心要素的深层特征,为深入理解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较为系统的视角与科学的认知,进而助益于国家治理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亮 《人才瞭望》2016,(6):209-209
通过对导学式教学模式实施运用过程的观察分析,从学案编写,以及学案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两个方面,总结出导学式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改进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由于仅采用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形式,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相对于传统教学,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网络辅助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摘石榴》是五河民歌的典型代表,它以独特的韵味和优美韵律反映了五河人民的精神风貌和风土人情。从民歌的地域性、传承性、变异性等方面进行探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民歌《摘石榴》的艺术特性和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7.
招投标是一种市场竞争行为,针对目前高校的迅猛发展,招投标活动频繁,如何加强高校招投标过程中的保密管理显得非常重要。文章对目前高校招投标保密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如何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招投标保密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对于电子代理人是否具有法律人格这一问题,学界存在很大争议,主要的学说观点有工具论、法人论、电子奴隶论和电子人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电子代理人的出现,现代高智能的电子代理人已具备一定的学习和自动修改自己行为的能力。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赋予电子代理人与人一样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可以独立作出判断,采取相应的行动,所以电子人论有可能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企业环境管理问题,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环境管理的目标和环境管理动因,指出环境管理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目标,企业环境管理的动因主要是利益驱动和社会责任。环境管理利益驱动目标和社会责任目标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对于不一致地方,可以通过法律调节的同时,要求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研究结果对企业环境管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2002~2007年期间的浙江城镇与农村居民主要农产 品虚拟水消费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虚拟水消费总量少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虚拟水消费总量逐年减少, 城镇居民虚拟水消费总量历年保持稳定,两者的各项产品虚拟水消费变化特征也不同。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