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观照我国公共生活的现代建设,公共生活的形式化、公共生活的私人化、私人生活的公共化是其实然困惑;无序参与向有序参与演进、单向方式向多向方式拓展、利益引导向责任引导转变是其应然趋势;健全市场经济体系、加大法治建设、协调推进社会建设是其或然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公共领域历经了混沌萌芽、昙花一现、挤压殆尽和喜忧交织的发展历程;呈现明晰化与再封建化并存、生活化与世俗化并存、私密化与公共化并存的现实表征。立足我国现实国情,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驱动国家与社会的亲和性分离;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现党对国家与社会的正确领导;强化公共领域发展的政府主导功能,促进其现代生长;扩大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激活社会组织对其的建构力量等,是公共领域发展的中国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自由哲学”在萨特哲学中占有突出地位,它主张人的自由是价值的惟一基础。但是统观萨特的自由观,其远离生活世界,完全是脱离现实根基的主观意志自由,在生活世界中处处碰壁,最终沦落为“自由的乌托邦”,以“不自由”为始点和终点而展示其“自由的乌托邦”的图景。因此,为了正确评价萨特的自由现,以“自由的乌托邦”为逻辑谱系,以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为价值坐标,对其自由观进行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时代课题。公共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关键,没有公民公共精神的现代生长,就难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为了响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强音,我们必须了解公共精神在不同历史时空中的表征。通过对公共精神生长的历史考量,不难发现,公共精神的生长呈现出不同的生态,在其生长发展体系中,公共精神的历史进路是:在自然社会中的蛰伏与异化,在政治社会中出现“病态的狂热和虚妄”,在公民社会中回归“理性和真正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规模并行处理、计算提出了基于LAN的并行系统的设计思想,着重分析了并行系统的并行效率、加速比和放大率等性能以及影响这些性能的处理机性能、并行度、通信效率主要因素,并讨论了偏斜、传输瓶颈、安全和对称等几个对该系统有重要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gcc/g++环境下提出一种比较有效的接口分析方法,能够顺利地进行C/C++与汇编语言的混合编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gcc/g++环境下,汇编源程序如何与调用它的C/C++程序接口.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夙愿,是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从矛盾的视域解读,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化解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矛盾的过程。因此,为了有效地化解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使整个社会达到一种“和而不同”的理想状态,就应该详细分析和谐社会构建的动力支点——思想互动、政治理性、社会自治的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8.
改善道德必须在继承文化传统的基础之上进行 ,否则就是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充分发掘儒家伦理中具有现代价值的伦理资源并对其进行现代性诠释和创造性转换 ,服务于我们目前所进行的官德建设 ,是我们不该回避也无法回避的课题。因此 ,依托儒家博大精深的伦理道德观念 ,走以儒家文化为底蕴的官德建设路子 ,整合我国正在进行的官德建设 ,无疑是一种理想而实际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时空中,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存在,人的存在会表现出不同的现实形态。以不同的现实形态为基础,人们形成不同的人学理念,从而导致人们的道德价值取向发生嬗变。在这种嬗变中的道德价值取向,体现出更加理性、全面地包含了对人类生存和未来命运之价值的关怀,符合历史运动的逻辑规律,是对虚假的整体主义和利己的个体主义的一种扬弃、一种超越,体现的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