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5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1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著名的“自有住房陷阱”假说提出:购买房产会降低劳动者的流动性,导致失业率上升和经济活力下降。借鉴国外学者对“自有住房陷阱”的经验研究,考察当下的中国城市发现:大城市自有住房的高资产属性会帮助希望流动的购房者获得更多金融、财富的支持与保障,不会给购房者带来“锁定”效应,同时给城市发展带来正外部效应。反之,在有收缩风险的中小城市,自有住房的低资产属性确实会导致购房者和城市发展陷入“自有住房陷阱”。基于以上结论并结合未来城市化发展趋势,为住房调控因城施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2.
在老龄化时代,不仅政府在养老保障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处在持续变迁中,代际与养老责任也在持续流变,老年群体内部异质性不断凸显,老龄化趋势难以扭转。在这一背景下,养老制度一方面处于持续演变中,另一方面也存在福利承担者和福利接受者在养老制度设计与完善中的长期缺位、养老政策冗余和繁杂、养老制度建设成本忽视、城乡与区域以及体制内外差异巨大等问题。因此,要通过合理引导预期、促使低生育率回升、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农村人口转移与城市化、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国民的基本养老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明确养老服务的内容与服务主体、完善家庭内部合作分工机制、推行智慧养老等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  相似文献   
73.
随着中国少子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如何促使生育率回升至适度水平成为政府和学界重点关注的议题,其中以三孩生育政策及其配套支持措施为代表的鼓励型生育制度和以“多子多福”为核心的传统生育文化被寄予厚望,希望借此帮助中国摆脱“低生育率陷阱”。然而,研究发现:中华文化圈国家或地区的生育率远低于其他国家与地区,而海外华人则是所在国生育率最低的族群之一,传统生育文化在现代社会已然发生了嬗变,对促使低生育率回升的作用已十分有限,取而代之的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甚至不婚不育”的现代生育文化,并形塑起一种内生性的低生育率机制。与此同时,欧洲和东亚国家通过构建鼓励型生育制度后依然深陷低生育率陷阱,无法有效刺激低生育率回升至适度水平。中国三孩生育政策及其配套支持措施的预期效果同样不容乐观,而生育文化、生育制度和生育率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互构关系,亟需从结构性和内生性的“文化—制度”视角去重新审视我国生育率转变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4.
"原生态"一词由其质朴自然、清新真实的本意发展为人们想象中的非物质文化代名词,缘于它作为一个大众文化符号的存在。如今,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更是无所不在,比如在观光旅游方面,便出现了"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可持续旅游"等诸多涉及农村(乡村)景观及其生态环境的旅游活动。为了满足人们的旅游休闲需求,许多地方非常重视挖掘本地旅游资源,甚至对某些景观进行包装(艺术改造)以吸引更多游客。就农村景观设计而言,既要遵循一般的原则和方法,又要运用一些专门的方法与技巧。在这方面,日本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75.
本文基于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项目的数据,采用Maddala的处理效应模型,研究亲子居住模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亲子共同居住显著改善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婚姻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生活水平等因素都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影响;政府提供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也显著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传统上的"儿子偏好"和"多子多福"观念受到挑战。在中国家庭规模、结构和稳定性转变的背景下,要提高规模庞大的老龄人口的福利水平,政府在加大社会保障的范围和力度的同时,还需采取措施延续和拓展家庭的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76.
世人瞩目的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即将在2000年进行。处于世纪之交的这次人口普查对于了解90年代以来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的我国人口、经济与社会的变化情况,研究并制定全国及各地区“十五”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与长期规划,具有重大意义。建国后我们成功地进行了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为今后人口普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继承以往普查成功的经验,无疑是搞好2000年人口普查的重要基础,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处于世纪之交的这次全国人口普查所面临的形势与以往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对这次人口普查在普查的时间与空间、普查登…  相似文献   
77.
社会变迁带来的居民的居住方式改变、共同兴趣爱好消减、宗教仪式衰微、公共利益责任主体转移等,使得传统社区精神逐渐消逝并陷入"共同体困境"。现代社区精神重塑很有必要,应将自治事务的单位选择和行政事务的单位选择区分开来,明确社区居委会定位及与其他社区组织之间的关系,对不同业态的小区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78.
主持人语     
<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转轨在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社会结构的剧烈转变,中国社会慢慢进入了现代化的叙事之中,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和城市化齐头并进,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快速的老龄化进程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养老问题越来越凸显,并引起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9.
就业时长是劳动供给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文章基于生命表技术,利用中国1987~2020年8次人口调查资料,测算1987~202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及其构成。研究发现:(1)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就业年限持续缩短,从1987年的38.12年下降至2020年的32.97年。(2)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就业年限发生了结构性缩短,平均预期就业年限占平均预期寿命的比重由1987年的55.35%下降至2020年的40.81%。这一方面受教育扩张和在学年限延长(从1990年的8.50年上升至2020年的15.51年)的影响,另一方面与法定退休年龄固定不变,以及预期寿命显著延长有关。(3)中国人口老年预期就业年限出现数量增长和结构性变化。(4)就业年限存在性别与城乡差异。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文章提出加快实施延迟退休、教育改革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0.
陈友华 《南方人口》2003,18(4):20-25
本文在充分肯定中国计划生育取得巨大成绩的前提下,揭示并讨论了人口控制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着力研究并处理好这些问题,对于促进中国人口、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