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1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70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采用线性规划、Shapley值求解、动态均衡求解等研究方法,着重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二人零和博弈、多人博弈、非常和"理想状态"博弈等静态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和求解,同时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动态博弈模型进行扼要分析。研究的结论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战略选择过程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是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作出的理性选择;应努力改善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从政策上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52.
长三角:从点轴发展走向网络发展--兼论杭宁发展带的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和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失衡"问题,说明有必要改变长三角目前的以上海为中心的"点轴"发展形态,通过对长三角主要城市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测算,笔者认为长三角地区实际上是一个"匀质"地区,区域内各主要城市都已经具备相当的发展实力,因此,从长三角整体论出发,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应该走多核心的网络发展的道路,而建设杭宁发展带,可以实现提升杭宁城市地位,构建浙苏合作平台,拓展民企成长空间、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改善网络效应,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3.
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动力是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由此引起了长三角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动,推动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和上海之间发生的产业区域转移以及由此导致的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演变,揭示了时间序列下上海和浙江之间存在的以制造业为中心的产业发展的"雁行形态".正是这种区域间产业发展的"雁行形态"的存在,推动了长三角制造业产业重心的迁移,进而在长三角内部形成相对合理的产业空间结构和产业分工结构,并使得以上海为地标的中国经济的中心区域扩展到了整个长三角地区.  相似文献   
154.
传统企业区位决策研究过多关注比较优势、地理嵌入外部性、中间投入外部性等因素的影响,忽视企业内生性行为及其互动策略的可能作用。本文在连续同质性空间中引入"生产技术—产品差异"的耦合因素,构建了一个基于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异质性的企业区位决策模型,分析了不同消费偏好分布会引致的竞争(分离)效应、选择(逃离竞争)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及差异化策略效应如何影响空间行为模式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当垄断(异质性或差异化)类市场需求(消费者)比例很高时,企业会选择集聚策略;当竞争(同质性)类消费比例很高时,企业会选择尽量远离对方的策略;当二者数量相差不是很大时,企业会选择中间状态。选择与竞争行为直接影响了企业区位决策,从而为企业成长和产业布局提供了新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55.
可以把 1978至 90年代初期的中国转轨经济的代表性的地域发展模式分为包括广东、福建在内的华南模式和以江苏、浙江为中心的江浙模式。相对华南模式 ,江浙模式是一种内向型的发展模式 ,乡镇企业的推动和较好的区域内外协调性是江浙模式的另外两个特征。考察江浙模式对于研究中国的转轨经济以及发展战略有重要意义。江浙模式的形成决定于地方分权 ,乡镇企业发展和该地域的市场化资源。对江浙模式的研究从一个侧面表明 ,通过地方分权 ,利用和动员了传统体制中的市场化资源 ,从而保持了经济发展和体制转轨的连续性。这是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发展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