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综合类   9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1.
前不久,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主持在北京和山东召开的“国际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和学术讨论会”,充分肯定了孔子思想及其儒学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同时还认为孔子思想在今天我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和在全世界人类文明新发展中仍然具有它的价值。因此,对孔子思想及其儒学不能全盘否定,而是要去研究、发掘它的现实价值和现代意义。本文就此将参加会议的大陆、港台、  相似文献   
22.
唐甄是我国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他的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如何评价唐甄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贡献等方面,还存在着分歧,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就唐甄思想的特点问题谈一点个人的见解。 唐甄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末期。这个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大。唐甄的思想正是反  相似文献   
23.
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位的孔子,他的思想和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巨大的历史作用,为建立中华文明做出过重要贡献。并在历史的延续中不断向邻国传播,为那里的人民所吸收,形成了东方儒家文化圈;现在,孔子的智慧引起西方人的极大重视,使他们去认真学习和研究孔子。孔子思想的影响从东方延及到西方,延及全世界。这说明在孔子思想中包含着有现代价值意义的东西,这些东西已被对世界的现状和未来有深入研究的学者们发现,它们将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孔子思想的现实价值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探讨,本文只就其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和义利观等三个方面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4.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和其他一切社会矛盾一样,都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规律,研究这一规律,对于正确认识脑力劳动在实现四个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正确认识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途径,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相分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能动性,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脑力劳动从作为人类统一的劳动中分离出来,不是某个“恶人”的罪孽,也不是某个“天才”的发明,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合乎规律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25.
唐甄(1630—1704)四川达州(今达县)人,是我国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意识。为了适应当时已经出现的市民阶级利益的需要,他提出了“富民”的经济主张,这一主张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6.
王阳明的心学是儒家心学发展的高峰。儒家心学导源于孟子的心性之学,到宋代陆九渊发展成为独立的学派,与程朱理学相并立,成为宋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份。儒家心学自王阳明之后而衰微,但它对我国哲学的发展和民众心理结构的影响却是十分深刻的。因此不能简单把它当作唯心主义而加以全盘否定,应当科学地研究它。  相似文献   
27.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这样历史悠久的国度里进行四化建设,有必要对历史的传统进行反思。对历史传统进行分析,要抛弃历史传统的保守、封闭思想,发扬历史传统的进取精神。没有创造、进取、奋发的精神,四化建设就不能大步前进。一  相似文献   
28.
本文重点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论述了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与形成.文章以历史文献为依据、以时间为线索,分别对阴阳和五行的起源和形成进行了系统的论证,最后简要地论述了它们在具体学科中的运用与发展,从而说明阴阳、五行范畴的重要哲学价值,这对于明白中国哲学的方法论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9.
清末著名的经学家皮锡瑞指出,清代学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清初的“汉宋兼采之学”;第二阶段是乾隆以后的“专门汉学”,通称乾嘉汉学(又称清代古文经学);第三阶段是嘉道以后的“今文之学”(又称清代今文经学)。乾嘉汉学以“主实据,不空谈义理”为主要特征(《经学历史》,第341页),是从对宋学的反动而来,其始倡者为毛奇龄。毛奇龄(1623—1716)字大可,号秋晴,人称“西河先生”,浙江萧山县人。他的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西河合集》。《西河合集》分为《经集》和《文集》两部,其有关汉学的著作主要在《经集》中。为了正确认识清代汉学发展的历史,以利于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全面了解,认真研究一下毛奇龄的经学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