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80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71.
红棉赞     
  相似文献   
172.
问一:墨人先生,谢谢您日前隔海寄赠的《娑婆世界》,使我有幸在大陆也能拜读您的又一部长篇新作,享受先睹为快、先睹为乐之趣。我一直敬佩您的为人为文之精神。步入古稀之年,您完成了辉煌巨著《红尘》。嗣后,年事更高的您,在不断推出新作、整理旧作再版之同时,又长考六年,居然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写出了这部五十多万字的《娑婆世界》,作为八十大寿的自贺礼物。这真令人惊叹、感叹,叫人佩服。《娑婆世界》以其全新的内容、全新的视野、全新的艺术指向,屹立于文学之林 。它的诞生值得祝贺。 “将佛家经典精义化为文学”、化为小…  相似文献   
173.
发展伦理与西方中心论——发展伦理学的一个前提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身份并不是西方中心论的必然条件,但目前的西方发展伦理学在本质上仍是西方中心论的."神圣古希腊"是西方中心论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作为一种自我中心论、种族中心论,作为西方历史、精神和逻辑优势论的统一,西方中心论是对东西方关系、西方文化自信的扭曲反映.没有对西方中心论、种族中心论的超越,也就没有发展伦理学的真正合理化.对"发展"本身、"伦理"本质及"学科"建构方法进行深层反思,是发展伦理学超越西方中心论的重要知识基础.确立全球视野、推进感性交往、加快自身发展,是应对西方中心论的重要实践路径.在批判西方中心论的过程中,也要避免走向东方中心论或其他类型的自我中心论、种族中心论.  相似文献   
174.
陈忠 《河北学刊》2012,32(3):31-36
城市启蒙的不足及其片面化是导致诸多城市问题的重要原因。城市性是人性、人的社会性、交往性的一种具体空间化展开,城市是人类多样、异质文明要素的空间化聚集。城市化具有辩证性,既推动了社会进步,又表现出诸多异化与问题。城市哲学是城市启蒙、城市辩证法的自觉,是反思与反省意义上的城市认识论、城市价值论与城市行动论。深化城市研究,推动城市发展,是城市哲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5.
陈忠 《学术月刊》2012,(12):14-21
在城市社会语境下,城市不仅是研究的对象,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视域。作为实在,正义是一种良性、可持续的秩序;作为观念,正义是人们对良好、可持续秩序的价值追求与知识确认。宏观正义是一种以上层建筑、政治权力、社会精英为价值基点与合法性来源的正义,微观正义是一种以日常生活与普通人为生成基础、价值基点的正义。微观正义不仅是一种基础性的关系与秩序状态,更是一种逻辑、价值与情感基点。城市是正义生成与转换的场域,正义是城市存在合理性的价值确认,城市与正义历史互动、本体关联。正义转换史与城市发展史深层互动。在方法论与语境论意义上,正义也就是城市正义,没有城市也就没有正义,反之亦然。正义是一个城市存在与可持续的价值保证,非正义的城市繁荣只能是昙花一现。在城市与正义的历史互动中,伴随城市社会的生成,微观正义不断走向前台。从宏观正义走向微观正义,是城市发展、城市社会的必然趋势。但微观正义不会自然生成,需要人们进行自觉的建构。城市化的综合效应特别是其微观效应,将深层推动中国社会的正义转换。尽管中国目前的城市化仍存在诸多问题,但中国正义转型的希望又恰恰深寄于此。  相似文献   
176.
城市更新是城市获得新的生命力、竞争力、吸引力、软硬实力的重要方式。涂层是更新城市的重要工艺、技术、策略。但当涂层的运用走向失范、过度、异化时,城市更新就成为一种形式主义意义上的“涂层式城市更新”。忽视功能完善的景观式更新、有违时代趋势的复古式更新、脱离自身传统的模仿式更新,在本质上都是涂层式城市更新。导致涂层式更新的原因主要有:城市更新的必要性、紧迫性;城市形象、城市口碑与城市实在、城市实力不对称;城市评价标准的抽象化、经济化、单一化;城市生活的奢侈化、消费化、现世化;城市管理的独立化、政绩化。涂层式更新具有多重危害:掩盖城市问题,积累城市风险;放任不当欲望,异化城市生活;破坏生态资源,伤害城市根基;扭曲城市心理,破坏城市共识;破坏城市运行,异化城市制度。克服涂层式更新,需要进一步明确城市更新的人文、人本目的,进一步确认城市生活的全面、有限内涵,进一步把握城市系统的构成、变迁规律,进一步确认城市变迁的自然、生态限度,进一步确认城市技术的伦理、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