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9篇
综合类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何来自然美     
一、自然美的秘密来自人 一个看来很简单的问题;自然美从何而来,却成了比斯芬克司之谜不知困难多少倍的难题,绞尽了一代代哲人的脑汁,今天,仍然是美学界的热门话题。 仿佛希庇阿斯率尔回答苏格拉底的提问“美是什么?”——“美是一位漂亮的小姐”,人们对自然美从何而来的提问,最直截、最干脆,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是:“自然美是自然自身造成的嘛!”显然,如果问题就是如此简单,就不必美学家们操心劳神了,自然科学家满可以有资格成为权威的发言人。 然而正如苏格拉底驳斥希庇阿斯的回答,我要问的是美,不是美的东西,希庇阿斯就瞠目不知所对一样。我们要问的是自然的“美”,不是自然,那率尔回答自然美是自然本身所造成的人,也许会觉得自己犯了与希庇阿斯相同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陈望衡 《船山学刊》1994,(2):174-187
《系辞下传》云:“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读《周易》的确感到有一种深沉博大的忧患意识贯串于全篇始终。《周易》决不是—般的卜签之作,也不是一般的哲学著作,它仿佛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用占卜的方式,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给你指引人生的道路。 《周易》与一般的占筮之作的根本不同在于它不认为,人的命运是先天铸就的,人在这铁定的命运面前只能束手就擒,无能为力。《周易》总是精辟地、细致地帮助你认识你目前的处境,帮助你选择最适当的行动。  相似文献   
13.
李渔的戏曲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戏曲美学的高峰。他提出的“三美”说,对戏曲本质及功能的看法相当全面,兼顾到戏曲的真善美三个方面,突出了戏曲的审美特点,可视为李渔对戏曲的总观点。他将结构列为剧本的基础,提出“结构第一”的观点,这是他戏曲美学的主体。同时,他对戏曲语言有独到见解,十分强调戏曲剧本的表演性,要求创作戏本时充满“机趣”,多为导演与观众“设身处地”。  相似文献   
14.
当代学术语境中的自然美问题(笔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美学界关于自然的美学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其代表性成果就是生态美学、景观美学、环境美学的勃兴。但在这种种对自然的审美考察中 ,出现了一个相当令人困惑的现象 ,即自然美这一经典概念反被大多数研究者遗忘。有人甚至认为 ,生态美的出现已预示了自然美的死亡。为此 ,我们约请了几位长期关注自然美研究的学者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发表的这组笔谈 ,试图解决如下问题 :自然美在当代美学中是否仍具有理论生命力 ,它进入当代学术话语时遇到的难题是什么 ,它和生态、景观、环境之美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它怎样重构自己的哲学基础 ,生态学的发展将会昭示一种什么样的自然审美观 ,等等。这反映出国内学术界在寻求经典美学范畴与现代美学形态合理对接的自觉以及为重构一种新的自然美理论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美的本质问题是美学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美学领域分歧最大、迄今都没有解决的难题。黑格尔说:“乍看起来,美好象是一个很简单的观念,但不久我们就会发现,美可以有许多方面。这个人抓住的是这一方面,那个人抓住的是那一方面,纵然都是从一个观点去看,究竟哪一方面是本质的,也还是一个引起争论的问题。”当代美国学者比特也说:“美是一项最难以捉摸的特质,它的特质是那样的微妙,以至于看起来总象是在快要抓住它的一刹那间又给它逃跑了。”这些学者的看法,并非故弄玄虚,的确反映了把握美的本质之艰难。  相似文献   
16.
味,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来源于饮食中的味觉,但不是味觉。中国美学重视事物内在的意味,这种意味是精微的,模糊的,需要自身体验的。中国美学用了“味”这个词比喻美感,说明中国美学是以体验论为哲学基础的,与西方以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美学相区别。中国美学要求审美者超越现象的美,而深入到现象后面的意义,认为这才是最高的美,最高的是“妙”。“妙”是不可言传的,通向无限的。  相似文献   
17.
人类对自然美的认识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人类的发展就其文化形态来说,大体言之可以分为:神灵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这三种文化都严重地影响到人类对自然、对自然美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正> 柳宗元是我国中唐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文情并茂,峻洁精奇的山水游记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特别是他被贬谪在湖南期间写的“永州八记”更是千古不朽的佳作。通过这些文章所体现出来的关心人民疾苦的崇高品德为历代进步人士所钦敬,那因进步的政治主张不得实现的忧愤压抑更是激起一代又一代革新派的深切同情和强烈共鸣。而其卓越的才具,精湛新奇的艺术技巧,融情入景的动人描绘,更是开拓了文学  相似文献   
19.
“写真实”与“写本质”是文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老问题,而且这两者总是被置于对立的地位。打倒“四人帮”前,“写真实”是作为修正主义的口号屡遭批判的;打倒“四人帮”后,恢复了“写真实”的地位,写真实被视为艺术的生命。但近年来,由于文艺创作中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也产生了一些格调庸俗低下的自然主义作品,有同志就对“写真实”这一命题怀疑起来了,甚至主张废弃这一口号。与此同时,有同志又重申“写本质”的主张,认为“在整个文学艺术领域里,‘写本质’的要求是一个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一  相似文献   
20.
一 现代农业建立在工业社会的基础上.我们知道工业社会开始于英国工业革命,而英国的工业革命正是以对农村的掠夺为开始的.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将农民驱赶到城市,成为廉价的工业劳动者,此后,城市对农村的蚕食,农业人口向工业人口的转变,在整个工业社会都没有逆转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