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9篇
综合类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认为,“中”“和”是《周易》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中国美学上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它是中国传统的中和为美的审美理想的理论源泉。“变”“通”是《周易》观察事物的方法论,它对中国传统审美视角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刘勰关于文学发展规律的“通变”论即源于此。  相似文献   
82.
著名的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每一生物体都有自己的功能圈。动物的功能圈是一套感受器系统和一套效应器系统,凭借前者接受外部刺激,凭借后者对这些刺激做出反应。人类也有自己的一套感受器系统和效应器系统。与动物相比,人的功能圈不仅在量上有所扩大,而且在质上也有很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人还发明了称之为符号系统的功能系统。卡西尔称之为“第三环节”。正是这“第三环节”构成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是地球上唯  相似文献   
83.
《管子》的环境美学思想主要体现为两个和谐: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人与天地(自然)关系的处理上,《管子》一方面提出人与自然相分,自然是客观的,人必须尊重它,依顺它,而不能违背它;另一方面,它又强调人与自然相合,人要善于用好自然规律,让自然为人类提供财富。二是人与人的和谐,它提出“人与人相保”“家与家相爱”“居处相乐”的重要思想。《管子》关于环境的认识建立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更多地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谈环境。《管子》同时也很重视环境与富民强国的关系,将善待环境看作是富民强国之道。《管子》的环境美学思想,体现出鲜明的农业文明色彩与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84.
自然美是自然创化与自然人化共同的产物,自然性即野性是它的基础。自然美具有神性、类人性和社会性。将自然作为环境就意味着人与环境交融互成的内在关系,这一关系既展现为实际的活动,又展现为历史的延续。自然环境美具有整体性、功能性、具体的对象性、实体的精神性、空间的稳定性及时间的变易性等特殊性。  相似文献   
85.
“观”是中国传统审美方式的基型,它由感性、理性、情感交织而成。“观”照自身,反“观”本心,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并在主客体的统一中达到和谐,体现出中国人本主义的审美倾向。同时,“观”体现了东方审美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即感性理性交互为用的直觉思维、内向思维、体验性思维和意向性思维。与西方局限于认识论的“观照”相比,中国的“观”是主客交融的情感体验,“观”出的是一种意象。  相似文献   
86.
中华文化的美学智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中华文化是最具美学智慧的。它是诗性的文化,具有审美性。它的许多重要命题都通向美学之思。我们可以从“山下有火”、“文明以止”;“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立象以尽意”、“得意忘言”;“象外之象”、“味外之旨”等中国哲学的重要命题推演出中华民族对美的独特理解,即美在文明;美在大化;美在忘象;美在境界等。  相似文献   
87.
中国商周青铜器与古希腊雕塑同属于青铜时代的艺术, 同为人类当时艺术的最高峰,它们可以相媲美,但是由于中国与古希腊系两种不同的文化,它们在内在意蕴、功能及艺术创造原则上都存在区别。中国商周青铜器更多地与宗教祭祀、巫术、政治教化相联系, 在创作原则上主要为象征主义, 而古希腊的雕塑则更多地与神话、 审美相联系,在创作原则上主要为写实主义。  相似文献   
88.
论冯友兰的美学本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认为,世界的存在,有“真际”与“实际”的区别.“实际”是对实存事物的概括与抽象,“真际”是指事物本然的样子,即事物所以然之理.艺术有它“本然的样子”,有它的理存在.任何艺术作品只能做到基本上合乎艺术之理,而不能全合.艺术之理只是理论上认可的“有”而在实际上不存在,因而可说是“无”.美与红一样,也有它的理存在,事物合乎“  相似文献   
89.
唐朝乐舞繁荣,主要原因是帝国采取开放的国策,一是破“雅俗之辨”,立“和”为主题;二是破“亡国之音”论,给政治与音乐关系松绑,让音乐回归娱乐本位;三是破“夷夏之辨”,广泛地吸纳胡乐.所有这一切,带来唐代音乐创作力的解放,带来唐代音乐的繁荣.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