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关于行政道德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80年代开始,围绕着如何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问题,较为广泛地开展了一系列理论问题的研究,其中也包括对行政道德的科学研究。由于对行政道德的研究带有跨学科的特点,因此,在如何认识和看待行政道德的问题上,意见并  相似文献   
12.
加强我国现阶段的道德建设,需要运用道德惩罚的手段。文章在界定“道德惩罚”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对道德惩罚的根据、范围、机制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章围绕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法制化这一问题,在界定其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从理论的视角和实践的层面,对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化的根据、内容以及途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推行电子政务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立足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发展的现实背景,运用政治学与行政学的有关原理,跳出对电子政务至今只注重于从技术操作层面进行研究的思维定势,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了推行电子政务与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问题。围绕这一问题,笔者在分析电子政务的含义、特征及阐述其对政府行政功能的基础上,分别从促进民主制度的完善、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促进政府信用建设和确保政府廉洁从政3个方面,论述了推行电子政务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推进电子政务:提升现代政府行政能力的现实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方针。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现代政府行政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效作用。推进电子政务将促进政府组织结构再造,改善行政决策的过程和质量,优化政府管理和和服务行为,从而促进政府行政能力的再提升。推进电子政务应采取统筹规划、周密部署,制定政策法规,重视安全隐患,培养高级人才,营造政治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联系宁波等沿海开放城市的特点,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世纪沿海开放城市在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容观规律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其在现代的发展,不但具有其自身的特征,而且同样也具有公民参与诉求的内在逻辑.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与发展趋势看,广泛、积极、自主、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不但是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政治保障.为此,应从多方面选择来进一步扩大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当代社会,仅仅依靠法律、法规来实施国家行政管理,即“以法行政”是难以达到目的的,还必须辅之以“依德行政”的“德治”意识和主张。作者评析了我国“依法行政”的法治现代管理意识的确立及其现状,探讨了“依德行政”的“德治”传统管理意识的内容及其历史价值,提出了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中“依法行政”与“依德行政”的关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政府能力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界定政府能力的概念及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入手,在总结我国以及西方一些国家政府行政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社会管理、尤其是经济管理作为主要职能的当代政府,在行政的主要依靠力量上,必须实现以强力、权力为主向以能力为主转变的观点,并对处于世纪之交的我国政府能力的表现以及如何提高的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解决影响司法公正的突出问题,是深化我国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司法主体司法行为的理性化又是公正司法的基本前提。道德建设是实现司法主体司法行为理性化的内在要求;制度规约是实现司法主体司法行为理性化的外在条件。由此决定了我国在培养司法主体司法行为理性化的过程中,必须把加强道德建设与强化制度规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作为其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