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9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51.
(一)长期以来,人们对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破坏程度估计过高.研究湖北地方史志的某些论著也持同样看法:有人说,19世纪60年代末,英国的"标布"就已打开了汉口的销路,并引用1871年汉口的商情报告,以证明70年代"洋布销售普遍的恢复和扩张起来",80年代"洋布占领汉口市场".有人说,  相似文献   
52.
李从军先生提出了李白卒于广德二年(764)的新说。兹补证如下: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中“闻命之后,君亦逝矣”二句说明,李白是在听到广德二年代宗任命他为左拾遗的诏令之后去世的;唐代著名画家韩干与李白生活在同一时代,作画重视“逼真”、“形似”。他所作的《李白封官图》是广德二年李白受命为左拾遗时的“新闻画”  相似文献   
53.
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向世纪之交,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综合化,人文文化和科技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对医学教育形成了严峻挑战,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把人文知识与各学科专业教育相结合,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已成为医学教育的当务之急。面对当前复杂的文化背景和建设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54.
“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测评体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普通高等学校党建测评工作,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了高校党建测评工作的实践。与此同时,理论界、学术界就高校党建工作测评体系展开了研究和探讨。通过结合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高校党建工作测评体系研究的实际状况,对研究中所涉及的开展高校党建工作测评的意义、高校党建测评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主要指标体系和测评方案的基本规定性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和评析,以期推动高校党建工作测评体系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55.
作者阅读《清末民初北京天桥的坤书馆》一文后,针对该文的内容和观点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清末民初的坤书馆是以演唱莲花落和时新小曲为主的带有色情意味的娱乐场所;坤书馆和落子馆是同一事物共时性的不同称谓,其中的女艺人一般称呼为"唱手";天津的落子馆为评剧女伶艺术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人才和艺术素养上的支持等。  相似文献   
56.
《全唐诗》载录的薛存诚诗十二首,皆出于《文苑英华》。但《文苑英华》所署作者姓名多异。本文认为,《太学创置石经》为冯涯作,《观南郊回仗》作者佚名,《嵩山望幸》为王邕作,《华清宫望幸》为裴泰章作,《御题国子监门》作者不可考。《暮春自南台丞再除给事中》、《御制段太尉碑》、《御箭连中双兔》为薛存诚作。其余皆省州府试诗,非薛再诚作。《全唐文》所载录薛存诚的赋,可信者唯《祯石赋》一篇。  相似文献   
57.
新年刚刚拉开序幕,关于老厂搬迁的消息就接踵而来——  相似文献   
58.
本从宪政、宪法的概念入手说明两的关系,并进一步论述符合宪政要求的宪法应具备的功能,从而使我们对宪政和宪法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59.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什么影响?以往论者几乎都按如下逻辑去作结论,即帝国主义忙于厮杀,无暇东顾,对华经济侵略“放松”,洋货进口减少,市场压力减轻,从而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本文不去讨论结论本身是否尚有值得訾议之处,只是试图对照这个结论去解剖战时武汉的对外贸易,力图对这个时期武汉经济状况作点历史的分析和估量,以便为探讨和制定武汉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一点历史依据.武汉位于华中地区要津,自1861年开埠后,便是我国内地最大和最重要的通商口岸.它不仅接纳从其他口岸转输来汉的洋货,还有到汉的洋货,又复出口到其他内地口岸;土货出口不只是经过沿海口岸运往外洋,还有其他内陆口岸的土货经武汉直接或间接运往外洋.这样,武汉不仅是沿海口岸(尤其是上海)进口洋货的分销地,也是长江中上游出口土货的转运站.这种居间性的贸易地位,使它自然成为人们窥测中外经济关系变化的一个窗口.因此通过其进出口贸易额的盈缩变化的分析,就能较为客观地窥见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概况.在旧中国,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角逐以及其力量的嬗变,各地经济发展在各个时期都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正是我们研究区域性经济所不能忽视的.那么,在战时这一特定时期内,武汉的对外贸易究竟有  相似文献   
60.
苏颋年谱(六)陈钧玄宗开元十一年甲子(724)五十五岁在礼部尚书任。春,离蜀返京。《方镇年表.剑南西川》:“开元十二年,苏、张嘉贞。”《仆尚丞郎表》卷十一:“张嘉贞——开元十二年春夏,或上年,由幽州刺史迁内尚,兼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判都督事。十二年七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