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5篇
综合类   4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思想路线正确与否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哲学。哲学上的失误曾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极大损失。以真理标准讨论为起点的哲学上的拔乱反正是挽救国家危局、开创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转折点。实践标准回答的是认识的真理性问题,生产力标准回答的是实践的合理性问题,两者各有独立意义,不能混为一谈。从真理性的认识出发引出许多不同的实践方案未必都合理,还需要以生产力标准来检验。“三个有利于”标准不是前两个标准之外的另一套标准,也不是两者的复述或迭加,而是两者的综合和发展,体现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和实事求是的精髓。弄清三个“标准”的关系是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前提性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两个前提性、基础性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仍有分歧。本文针对否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观点及其论据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53.
《邓小平文选》是我国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极其重要的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内容十分丰富。我个人初步学习这部著作的突出感受,就是它自始至终贯串着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则。回顾我们的党和人民几十年来艰苦奋斗的历程,特别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经过十年动乱的震撼终于转危为安的历程,不能不深深体验到这个根本原则和祖国命运的血肉联系。邓小平同志的巨大功绩,  相似文献   
54.
左亚文、陶笑眉同志合著的这本书是左亚文同志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八五”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在本书付梓之际,我遵作者之嘱在前面说几句话。应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对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是不够重视的。虽然专业理论工作者对此有所研究和论述,但现在看来理解的深度远远不够,对它的意义的估计非常不足,这些思想对我国实际生活的影响更是十分微弱。我想这一方面是由于列宁过早去世,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面的经验还没有充分积累,他还来不及在总结经验的基  相似文献   
55.
一、问题的症结何在? “双百”方针提出三十周年了。当这个方针作为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被郑重宣布的时候,曾经理所当然地激动过千百万志士仁人的心,在全国造成过空前活跃的局面。然而与人们的美好憧憬截然相反,为时不过数月就风云突变,急风暴雨卷地而来,批判斗争连绵不断,终而至于十年动乱,“全面专政”,冰封万里,举国无声,经济濒于崩溃,文化不绝如缕,形成了一幅长卷的历史讽刺画。“四人帮”覆灭,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才一扫阴霾,晴空再现。然而在齐放争鸣的实践上,人们总还有乍暖还寒、春衫嫌薄  相似文献   
56.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是一篇指引全党全国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的纲领性文件.讲话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地分析了我国的国情,科学地总结了我们党七十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  相似文献   
57.
怀鹤鸣师     
鹤鸣师李达同志被诬陷迫害至死,已十又四年。覆盆之冤得雪,华表之鹤空归。回顾史迹昭影,六十载薪火相传;缅怀风骨磷峋,四大卷遗文俱在。野祭无仪,哀吟当哭,彳亍汉上,何处招魂。一九八○年十一月  相似文献   
58.
在著名历史学家、我校历史系吴于廑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我国史学界的部分世界史专家于4月6日云集珞珈山,举行了“世界史学科建设与世界史观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了吴于廑教授在世界史学科领域的辛勤劳作、开拓精神和重要贡献。研讨会结束的次日(4月9日),吴于廑教授又主持了由他和著名历史学家齐世荣教授主编的6卷本《世界史》编务会议。吴于廑教授发言时突然发病,抢救无效,不幸逝世。本刊特发表我校校长、著名哲学家陶德麟教授在这次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以及与会专家为此会提供的部分学术论文,以此缅怀吴于廑教授。  相似文献   
59.
<正> 近来不少刊物和学术会议对如何以现代科学成就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理论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抱着推进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工作的愿望各抒己见,切磋琢磨,空气很活跃。列宁的物质定义(即见于《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第二章第四节中的那个为大家熟知的论断)是这场讨论的焦点之一。有些同志主张修改列宁的定义,主张修改的理由则有种种不同的说法。管窥所及,主要的有这样一些: (1)这仅仅是从“认识论”的角度下的定义,没有涉及“本体论”的问题,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是不完备的;必须在这个定义之外再下一个“本体论”意义的物质定义。  相似文献   
60.
一 馬克思在1852年致卫登麦尔的信里,曾經这样地概括过他自己在阶级斗爭学說方面的新貢献: “至于講到我呢,那么无論是发現近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現各阶级彼此斗爭,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級的历史学家就已叙述了阶級斗爭的历史发展,而资产阶級的經济学家則早巳作过对于各个阶級的經济解剖了。我所作出的新东西就在于証明下列几点:(一)阶級的存在仅仅是跟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二)阶級斗爭必然要引导到无产阶級专政;(三)这个专政本身不过是进到消灭任何阶級和进到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