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0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120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唐初著名诗人宋之问死于何地,是历史上一个悬案。一说赐死于钦州。《旧唐书·文苑·宋之问》说:“睿宗即位,以之向尝附张易之、武三思,配徙钦州。先天中,赐死于徙所。”一说赐死于桂州(今桂林)《新唐书·文艺·宋之问》说:“睿宗立,以狯险盈恶诏流钦州。……并赐死于桂州。”同时对他临死前的情况还有具体的描写:“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引诀。祖雍请使者曰:‘之问有妻子,幸听诀。’使者许之,而之问荒悸不能处家事。祖雍怒曰:‘与公俱负国家当死,奈何迟回邪! ’乃饮食洗沐就死。”《临桂县志》更进一步说:“桂州有之问宅,当是贬钦州不行,逼死于此。”然而从历史事实来看,我认为第一说比较可信。  相似文献   
42.
外部性与企业集团形成动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的外部性与我国企业集团形成动因之间的关系. 通过建立两个经济博 弈模型, 在求得模型均衡解的基础上, 得出结论指出, 在纵向产业关系中存在外部性时, 将会导 致垂直型企业集团的形成, 而横向产业关系中的外部性则会导致水平型企业集团的形成.  相似文献   
43.
根据我校临床本科生实行3+2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儿科的临床特点,采取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临床教学形式,加强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规范日常教学,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探讨提高医学本科生在3+2教学模式下儿科带教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第三次教育改革以来,日本的大学对化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国情的原因,中日两国在应用化学教育方面差异较大,二者各有优劣,但在具体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方面,日本具有更为丰富的经验,并且日本的应用化学教育一直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值得我们在某些方面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45.
已有研究较少同时考察供应链中制造商产品质量信号传递和零售商销售努力调整的问题。本文考虑零售商通过努力水平改变市场需求,且制造商分摊一定比例销售努力成本的情形,制造商在决定进行质量投资后,双方对制造商能否成为高质量类型各有不同的信念,零售商只能通过观察制造商提供的契约来修正关于制造商类型的信念,并确定产品销售价格与销售努力水平。构建博弈模型分析了双方的质量投资决策、销售努力决策、定价决策以及成本分摊比例。结果表明,在不考虑质量投资成本的情形下,制造商的质量投资能够达到帕累托最优。为了激励零售商付出最优促销努力水平,销售契约中规定销售成本分摊比例与惩罚措施,由于讨价还价的存在,实际的销售成本分摊比例小于对制造商最有利的成本分摊比例。对零售商而言,制造商承担的销售成本分摊比例并非越高越好,这意味着如果超过一定范围,制造商的成本分摊反而会损害零售商的利益。  相似文献   
46.
论朱熹山水诗的审美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山水诗因时因地因景的不同,形成了五种主要类型。“征鸿浮萍型”尚情而乡思绵邈,“空际虚堂型”尚意而冲淡闲静,“苍崖碧涧型”尚境而清幽野逸,“骋望遐观型”尚气而宏放高远,“寻春觅源型”尚理而趣味渊深。类型的丰富多样显示了山水诗大家浑涵万有的气象。在这五种审美类型中,“苍崖碧涧型”与“骋望遐观型”属于典型的山水诗,前者饶有画意,多呈阴柔之美,后者纪游性强,富有阳刚之气,两者俱是山川形胜和文化人格催生的结果,展现出闽赣湖湘的山形水貌及其精神气韵;而“寻春觅源型”诗歌以终极的价值关怀和对生命哲学的诗意化思考超越了一般山水诗的表象之美,标志着宋诗审美内涵的丰富和理性层次的提升。就朱熹山水诗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准而言,其成就与苏轼、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差可比肩。  相似文献   
47.
1.《思想》(Thought:A Journal of Philosophy),由英国Blackwell出版公司(Blackwell Publishers Ltd.)出版,每年出版4期,文种为英文,只有网络版。ISSN(网络版):2161-2234《亚洲商业伦理学杂志》(Asian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由德国施普林格出版公司(Springer  相似文献   
48.
宋词中运用拟人化手法十分广泛,大大超越了唐五代词与宋诗.几乎所有杰出词人都是擅用拟人的艺术高手,拟人之作在词人作品中所占比例很高,用以拟人的景物种类丰富,不管是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都能赋予其生命和性情.从北宋到南宋,拟人手法的运用经历了从局部到整体、从人与物分写到物人合一、从修辞到造象、从写实到象征的变化发展过程.拟人的作品也由单纯表现词人自我的幽隐情思而拓展、提升到抒写家国情怀、民族气节与理想人格.拟人化手法运用得灵活多样,以各种花尤其是梅花为主的拟人化形象愈益新奇独创,有血有肉,富于灵性,情思深远,诗意浓郁,显示了宋词高超的艺术.  相似文献   
49.
本文提出,王十朋的山水诗与宦游诗数量多、成就高.这些诗抒发了诗人忧国爱民、修德勤政、笃于乡情亲情友情等纯正高尚情操,跃动着一颗光明正大、仁义忠孝之心,是仁者、儒者、学者的真诚之诗.在艺术表现上,诗人把诗与画、自然气象与人文精神、写实景实事与想象虚拟、赋与比兴、诗与题序、分写与总写、古体与近体相互结合和照应,也体现出诗人在追求浑然天成中注意锤炼字句、擅长铺排与对仗的艺术功力.在古代山水诗与宦游诗的发展中卓有贡献,在宋诗低潮期中起到了振衰起弊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陶文俊 《民族论坛》2013,(9X):92-95
少数民族学生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针对其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以伊犁州直大中专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为研究的切入点,对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中存在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深入探寻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期对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