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51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67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逐渐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和选择。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其最丰富的资源便是人力资源,而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技术资源则相对紧缺。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的治国方针应当是“教育立国”、“科学立国”,舍此别无他途。在科教兴国方针指导下,我国政府适时地提出了“创建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学习、灵活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可以说,我国学习社会的创建只是刚刚起步,而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本文将从分析学习社会的发展趋势入手,简要介绍国外创建学习社会的战略…  相似文献   
32.
民族地区,差距到底有多大?胡鞍钢55个少数民族居住在占2/3的国土上,他们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对整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关系重大。本文具体讨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差距问题。一、8个民族省区与沿海地区比较按各地区人均GDP相对于全国人均GDP水平划分为4个收入...  相似文献   
33.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输入中国。洋货倾销,使中国原有的城乡手工棉纺织业普遍受到冲击。这种冲击所造成的结果和影响是十分复杂的。以往一些论著常以郑观应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在《盛世危言》中的一段话——“迄今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大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说明当时洋布盛行和中国手工棉纺织业衰败的情景,这未免失之偏颇。因为,近代中国的手工棉纺织业,实际包含两大部分,一是以“耕织结合”为主要特征的小农家庭棉纺织业;另一部分则是主要为市场生产的城乡手工棉纺织业。由于两者在生产性质和内容等方面的差异,外国商品倾销对它们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严格说来,以  相似文献   
34.
从地方志记载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城乡手工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商品更大量地输入中国。洋货倾销,使中国原有的城乡手工业普遍受到冲击。这种冲击所造成的结果和影响是十分复杂的。以往一些论著所常用的“城乡手工业的没落和破产”这种表述,不足以较准确地揭示中国城乡手工业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遭遇。本文主要根据各种地方志所载资料,选择一些较有代表性的手  相似文献   
35.
省地级干部眼中的东西部差距──对30多名省地级干部的一项调查胡鞍钢本文是胡鞍钢1994年6月在中央党校省地级民族宗教问题研讨班讲课时附带进行的调查。虽然调查人数仅有3O多人,但鉴于省、地级干部的代表性,我们认为它仍然可以为思考东西部差距问题提供某种借...  相似文献   
36.
清王朝建立后,沿袭明代成法,规定每年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和山东八省,额征漕粮四百万石,经京杭大运河输往北京,以满足其官俸、军饷和宫廷糜费的需要。漕运的推行,直接关系到封建国家机器的运转,向来受到清政府的重视,所谓“漕粮为天庾正供,俸米旗饷,计口待食,为一代之大政。”时至清末,仍有“中国之大政有三:曰运漕,曰治河,曰行盐”的说法。地处东南沿海、物产丰富的浙江,是明清时期有名的重赋地区之一,也是征纳漕粮的主要省份。有清以来,浙江每年额征漕粮六十三万石,仅次于江苏,在有漕八省中位居第二。而这六十三万石漕粮,连同随漕征收的耗米、  相似文献   
37.
青海地区发展不平衡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实证分析表明,青海区域发展不平衡,出现了"一个青海,三个世界"的现象,自然条件差异明显,生态贫困问题突出,矿产资源储量分布不均,基础设施覆盖差异显著,知识发展差异明显。促进青海区域协调发展要推动经济、人口进一步集聚,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缩小知识发展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38.
青海省投资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环境的优劣对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至关重要,特别是像青海省等自然条件恶劣、区位条件差的地区,改善投资环境更为关键。本文在构建投资环境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30个省区的投资环境进行定量分析和排序,明确青海省投资环境在全国中的相对位置。结果表明投资软环境的改善对青海省在全国排名的提前具有贡献作用。据此对青海省各投资环境因素的相对优劣进行简要分析,最后针对青海省的投资环境优化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9.
五年计划是中国持续推进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中国发展不断上台阶的重要途径。"一五"是计划经济时期最成功的,顺利发动工业化并推进社会主义改造;"二五"是个失败的五年计划,"大跃进"后出现"大跃退";"三五"、"四五"、"五五"是完成情况中等的五年计划,虽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但是总体实现了基本建成独立完整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六五"计划顺利完成,成为又一个黄金建设期;"七五"计划改革闯关,完成情况喜忧参半;"八五"提前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九五"顺利推进了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方式的"两个转变";"十五"计划大部分目标得以实现,同时发展模式出现逆转;"十一五"是完成最好的一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初步纳入科学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40.
江浙沪是近代中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也是铁路最先动议和兴建之地,两者间的互动关系密切.其间,先后有吴淞铁路、津镇铁路、津浦铁路、沪宁铁路、沪杭甬铁路、陇海铁路江苏段、青三铁路、浙赣铁路、江南铁路和苏嘉铁路等工程的筹划、修筑,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