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72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59篇
理论方法论   47篇
综合类   244篇
社会学   50篇
统计学   1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文化哲学”的哲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哲学”的哲学定位邹广文将文化研究上升为一种哲学即文化哲学,有赖于确立其理论上的生长点。这种生长点的确立应该体现文化哲学在研究方法、观察视角乃至概念范畴的独特品格。诚然,文化哲学作为一种时代主题,它的最深厚动力来源于人的现实文化生活。但这不能替代...  相似文献   
52.
人文精神:一种世纪末情结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人文精神问题又一次成为国内学界关注的热点。学者们就“何谓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否已经失落”、“人文精神危机的背景、原因及其实质”以及“如何重建人文精神”等主题作了富有意义的探讨。细究起来,对人文精神的关注既非中国独有,也非今天才有,它始终作为一个重要主题贯穿文化发展的进程之中。从历史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视野对当下的人文精神讨论进行一种价值分析和总结,对于进一步深化文化问题研究,推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无疑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一、人文精神讨论的几个主要议题1.何谓人文精神?在对…  相似文献   
53.
我们已经跨入本世纪的最后10年,伴随着20世纪帷幕的徐徐落下,人类将步入下一个世纪。在世纪之交、千年之交这样一个历史时刻,人类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精神和心态去创造未来和拥有未来?这也许是一个非常富有意义和魅力的话题。 寻求永恒的超越意识,这是人类的本性。这种超越意识无论是根源于人类“目的的未完成性”,还是根源于人类对自由的渴望,都体现了人类与其他物种的根本区别。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人作为历史的存在物,其创造意识和超越意识的形成,必然植根于其悠远的文化历史氛围之中,人作为主体其进步的标志与文化创造的历史进程是相互…  相似文献   
54.
<正> 从文化哲学的观点看,人类的文化进步说到底是历史行进主体的进步,没有人类自身的进步与完善,文化必然走向反文化,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是,人正是通过使我们所面临的世界越来越充满意义,才获得了自身的主体性价值。唯有创造,才有人的提升,才有人的文化世界。从这一思路出发,本文试图以人及其创造世界为前提,集中阐发一下人类自我意识活动的文化创造意义以及文化进步与人自身完善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5.
日常的非日常化与非日常的日常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文化哲学角度看,日常生活是个体生活实践,是人的本真存在的自在自发的存在方式和对象化形式,是人类存在之“根”。日常生活有四个基本层次:日常生存世界、日常交往世界、日常组织世界和日常观念世界。非日常生活指人的社会生活实践,是人的自为自觉的超越性的存在方式和对象化形式,是人类存在之“叶”。非日常生活也分四个基本层次:非日常生存世界、非日常交往世界、非日常组织世界和非日常观念世界。日常的非日常化即日常生活的自觉化;而非日常的日常化指非日常生活的人道化。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对立统一,即日常的非日常化与非日常的日常化是日常生活批判与重建的目标。日常的非日常化与非日常的日常化在现实文化层面表现为“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对立冲突。  相似文献   
56.
随着京郊农村经济的发展 ,京郊农村金融供求格局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供给不能适应农村金融需求。为此 ,应该以金融机构的多样化为核心 ,促进京郊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57.
宗教心理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心理功能初探宋广文考察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原始社会中的图腾崇拜,到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的“上帝”、“佛”、“安拉”,可以说,宗教与人类发展几乎是形影不离。恩格斯认为,一切宗教都只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  相似文献   
58.
开门办学是无产阶级教育革命中的新生事物,是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线,坚持“五·七”道路,使学校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彻底打破资产阶级统治我们学校的一项根本变革。坚持开门办学,还是否定开门办学,这是革新与复旧的斗争,是搞马克思主义还是搞修正主义的一个重大原则问题。那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奇谈怪论把开门办学诬蔑为“不讲学文化”、“实践──实践──实践”,完全是一派胡言。 毛主席教导说:“实现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必须有工人阶级领导,必须有工人群众参加。”“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  相似文献   
59.
《新标准英语》这套教材的许多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我们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宜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  相似文献   
60.
江苏雨润集团是一家以食品业为主,同时覆盖物流、商贸、旅游、房地产等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企业。该集团从1993年创立至今.始终把党建的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进而成为今天中国民营企业的领跑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