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万木草堂是康有为创办的、晚清时期著名的私立学堂,无论在政治上还是教育上都具显著地位。万木草堂的办学独具特色,主要有五个方面:其一,旨在人才培养的教育目的;其二,文理兼修、中西兼容的教育内容;其三,激发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教法;其四,自学为主、多方面发展的学法;其五,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由于康有为在办学思想上有超前意识,因此使万木草堂优越于当时的官学,为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22.
基于TRIPs框架下的传统知识保护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TRIPs框架为基础,从传统知识的含义出发,分析了传统知识和TRIPs的关系,指出TRIPs在保护传统知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提出应将传统知识纳入TRIPs保护范围,在TRIPs框架下加强国内知识产权立法上保护传统知识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23.
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对国家法治建设的方向性问题作出了明确表态,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当代中国的法治道路是以中国基本国情为考量前提,解决国家在发展建设中所遇社会问题的法律治理途径和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是由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人民诉求及对外开放等因素决定的。我们要以通过培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传承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重构中华法系等为指导,构建"立法科学化、执法严格化、司法公正化、守法全民化"四化一体新模式,为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24.
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是陕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引领城市,其转型升级中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比分析结合西安市独特发展优势,以“存续、契机、转型”三维视角的创新型城市发展为脉络,研究建构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知识产权运衡体系。研究认为,创新型城市内涵有广义、狭义之别,其在创新发展理念背景下蕴藏着开放性、交互性和流动性特征,以北京市、上海市、印度班加罗尔、美国硅谷和日本东京等国内外典范创新型城市为参考范本,为西安市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凝练理论基础;“一带一路”战略、创新型省份建设、关天经济区和陕西自贸试验区是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外部条件,并由此为契机权衡知识产权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能对陕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西北省际经济发展以及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强国的深入实施起到助推作用;应坚持“创造运用—管理—保护—人才培养—涉外事务”的理论体系,探析西安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所亟需的运衡规划,落实国家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的试点方案。  相似文献   
25.
佛法无边、世法有界体现的是无为法和有为法的差别。佛法教化众生向善,达到解脱、觉悟,实现佛国净土;世法规范世人言行,达到尊规、守法,维护社会秩序。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知识体系,但追求目标异中有同,本质上都属于行为规范,基本价值都是追求向善,而且无论是佛法还是世法,都在人类世界共行,适用对象在很大范围相同。佛教是对人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法律是对人的行为底线的设置。所以,佛教和现代法律之间其实存在着不解之缘,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尊重,世出世间,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6.
27.
现在吉安市营运中的小型沙船基本上是91年前建造,或由货船改建而来。在通常情况下,大多数船舶修造厂或航运单位自身的修理厂及部分船检人员认为,当船体外板锈蚀到  相似文献   
28.
中华法系的本质属礼法,《尚书》在礼法形成发展中具有决定性地位。西汉以降,礼法研究未能澄清两大问题:一是信史时代宜从何时起算。二是孔子序纂《书》可否视为更改史料。此二问题的解答在今日尤其重要。它约束着中华礼法体系研究的系统化。考证揭示,基于伯夷的记时精确性,中华礼法信史断代应定在尧舜时期,而非夏朝。讨论揭示,孔子以良史之能纂序《尚书》,这根本不是更改史料,而是升华《坟》《典》内涵。此讨论结果为礼法研究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中华礼法研究对于《尚书》学的依赖迄今未能导出宏观规范说,以致帝舜邦畿政治构造不清,礼法问题的结构价值因而不明。其根源是学界不曾自省《尚书》学方法欠妥。讨论揭示,此等欠缺导致两个链式问题:一是没有夯实虞史传《虞书》的语言可靠性基础,亦即尧舜时代语言哲学基础不明。二是此等欠缺催生宋明清学人的孔传《尚书》怀疑情结。讨论亦揭示,伯夷由于职分特点能够以近乎全知的叙事视角记述尧舜业绩,而其全知叙事视角的基础是舜帝设定的语言哲学,其核心是古文时态观。基于此重大发现,且在兼顾孔子理《书》视角的前提下,舜邦的政治构造得以揭示,从而为中华体系礼法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