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5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将台湾目前社会和文化界定在后现代时期,我以为是合适的.台湾后现代主义倡导者之一罗青先生用了“后现代情况”这一提法,我以为是切实的.  相似文献   
12.
王朔画像“好好的一个男孩,端端正正地坐着,活脱脱一副大头娃娃脸,眼睛很晴朗很单纯的样子,看不出一点狡诈和无赖,实在与想象中的‘痞’不相符,顿时有些失望。不知怎的就想起有些道貌岸然、正儿八经的作品,而那作者,倒是十足的流氓小人——文如其人这句话,让王朔又推翻了一次。”——张抗抗《玩的不是文学》  相似文献   
13.
马相武 《学术研究》2002,(12):119-122
本文描述目前两岸汉语言文字作用的异同,包括繁简字、拼音与注音方案、行文习惯导致的标点符号差异、以及语词变异类型等方面,并提出今后共同化发展的必然性与必要性,指出语言文字工作者及有关机构在此发展大势中应该作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朋友和同事得知我要去印度,基本上分两种态度:“去印度?!”这是第一种;而第二种的反应也是:“去印度?!”前者是“干嘛去印度”?不解,觉得没有去欧美令人振奋。后者是惊奇或向往,知道那是个神秘的国度,一言难尽的地方。印度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是如此的不同,这本身就说明印度的复杂和难以言说。这也说明中国人对印度了解得还很少  相似文献   
15.
都说要忏悔要忏悔。而且公认忏悔意识是现代意识。其实我们现在老挂在嘴边的这个词,是从犹太教和基督教那里借用过来的。具体就是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承认自己的罪过,以求上帝赦免的举动。可我们向谁忏悔啊?我们的上帝是谁啊?毛主席说“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人民大众。”这话也对。我们娶向人民负责。问题是忏悔要单独进行,以便保守机密。可是人民群众怎么替  相似文献   
16.
“人文精神”大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文精神”大讨论马相武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危机问题的首先提出,是在1993年第6期的《上海文学》上。随即《读书》展开讨论,《光明日报》、《作家报》、《作家》、《中华读书报》、《文艺争鸣》、《文学报》、《文艺报》等数十家报刊杂志都参加广大讨论。迄今尚未偃...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长篇小说的艺术进展主要表现在叙述意识的普遍增强和叙述方法的更新。叙述角度、叙述者身份获得高度重视,时间叙述角度与空间叙述角度在不同叙述文本中具有不同位置;叙述时间与被叙述时间的关系成为写作优先考虑的问题,由于要求叙述时间与被叙述时间尽量具有一致性,时间上的跳跃、省略等紧缩时间叙述方法更多地运用,对话、间接引语、非纯直接引语和内心独白也更频繁出现。艺术进展还体现于叙事结构探索的多样化、丰富性;象征和隐喻总是同荒诞、魔幻结合或混合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