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8篇
丛书文集   24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邹华峰  高剑平 《学术论坛》2012,35(7):155-157
民营经济具有双重属性:形式上的私有属性与作用上的社会公共属性。其私有体现于所有权上,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决策机制简单高效、经济效益好而自身承担的风险大、给社会带来的风险也大等特点;其社会公共属性则体现于其投资方向、产业规模等必须由国家经济政策、信贷政策等予以宏观调控。现阶段的民营经济有着充分的合理性:不仅可以充分发掘并发展多层次的生产力,更可以拾遗补缺,吸纳更多社会劳动力,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经历了一场新的信息科技革命,且这场革命还远没有结束的迹象。信息科技革命,正在不断地改变我们的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与此相对应,信息哲学的研究也成为学界的热点。本文拟就信息的定义、信息的社会化、信息哲学与可持续发展等三方面展开,对中外学者且主要是对我国学者以往的研究成果作一个简略的回顾与述评。  相似文献   
23.
技术概念包含三个层次:物化的人造物、制造者的意向及所遵循的自然科学原理、人造物的制作工艺流程。技术全球化有三个特点: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全球化、技术成果的全球共享、全球性技术管理,且主要通过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来实现。从技术概念的三个层次出发,技术全球化的三个特点是人造物被全球分配、制造者的意向及使用的自然科学原理全球共享、人造物制作工艺和流程成为专利被保护并商品化三个层次的外在表现。因为技术概念三个层次自身的特点,专利制度和专利商品化是技术全球化的核心,因而国家和企业推动技术创新不仅是增强竞争力的必需,也是顺应全球化趋势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4.
人类社会作为风险社会,是一个开放的、极度复杂的巨系统,其中的国民经济体系以及金融体系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而国家发行货币、建立金融体系,其目的是以组织体系的有序信息消除不确定性,推动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然而从系统哲学的视阈来看,美元本位下的世界金融体系存在天然的缺陷。美国超发美元并将通货膨胀及其所代表的信息熵输出至其他国家,引发全球金融体系的熵增,导致全球经济陷入低潮。央行数字货币DC/EP作为主权货币与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它不仅能够控制金融体系中信息熵的变化,还推动着中国金融体系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带动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同时还为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全球金融体系提供了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5.
数据是伴随人类劳动方式的改变而发生更替的。数据存在的形式分为物质形式、能量形式与信息形式,这三种形式分别与劳动方式对应。在古代,劳动方式以客观存在物为劳动对象,进而探索到物质形式中的数据性存在;在近代,劳动方式以能量作为劳动对象,进而探索到能量形式中的数据性存在;在当代,劳动方式以信息作为劳动对象,从而把握信息存在中的数据性。数据在移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当下转化为大数据,极大地推进了生产方式的变革。故而,深度挖掘与分析大数据与劳动结构的内在关联,关涉到夯实数据化劳动方式的哲学理论根基。大数据与劳动结构关联的本质乃是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是劳动者与大数据之间的关系问题。劳动者作为这一矛盾关联体的“极点”具有绝对主体的位置,其自身同大数据作为绝对客体的位置相同,都是不可变动的实体。因此,这对矛盾就是主客体的割裂与统一。大数据与劳动结构具有内在关联,并从而生发出主客体的矛盾。这种分析过程有何意义?主客体之间的矛盾又该如何消解?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为:分析过程的意义是通过大数据与劳动结构的关联来证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理性基础,为数据化时代作出理论剖析。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为:主客体的矛盾通过人类的实...  相似文献   
26.
高剑平  罗芹 《学术论坛》2012,35(10):134-137,150
获取更多利益是当代区域合作的新特点,越南也不例外。基于利益和价值的双重考量,为巩固其定向市场经济体制,越南与中国合作建立"两廊一圈"。缩小南北发展的差距、实现工业化等是越南与中国合作建立"两廊一圈"经济利益动因;地缘政治的需要则是越南建立"两廊一圈"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27.
论现代技术生存的危机及其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经历了由自然生存到技术生存两个阶段.自然生存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人的自然能力,技术生存主要依靠技术和技术物.现代技术生存蕴含技术物与自然物、技术物与人两大矛盾,引发了生态危机和人性危机,解决之道在于走新技术生存之路.新技术生存包括三层涵义:一是技术的"新",二是技术观念的"新",三是生存方式的"新".它是技术生存因素与自然生存因素的优化和平衡.在具体实践中应遵循真理与价值有机统一原则、生态协调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28.
论转轨变型时期的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社会的转轨变型 ,促使社会在结构、观念等层面发生料不及的分化 :传统的迅速消解 ,新的机制则尚未建立或尚未健全 ,从而构成社会隐患 ,威胁社会安定。因此 ,亟需建立新的社会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29.
以机械论为代表的经典科学是建立在"实体"实在基础上的,而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是建立在"关系"实在基础上的。"关系"实在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本体论根基。  相似文献   
30.
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科学,是关于"实体"的机械决定论的科学,"目的性"与"能动性"没有栖身之处.维纳在系统领域里引入了"应然"的范畴,发现并确立了统计因果观和辩证因果观,使控制论成为能动性的"目的"与"关系"的科学,并从而引发科学方法论与世界图景的变革,为科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