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篇 |
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51篇 |
丛书文集 | 23篇 |
综合类 | 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通过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各部门所制定的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条令的考察,论述了不同法律条文应对城市化进程中民族问题而实施的背景及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2.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突出短板之一。边疆民族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着内外共洽的现实价值,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布局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需要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依托。在当前工作开展过程中,既面临着相对复杂的环境基础和后继乏力的资源条件,也存在着尚待完善的治理格局等主客观问题共存的现实挑战。西部边疆民族地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进一步优化,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共生、提升各方面支持供给积极性的资源共生和统筹政治性、生活性与技术性的行动共生,打造生态宜居、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实现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层乡村各族群众的共同发展、绿色发展、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3.
政治稳定是边境牧区治理的政治保障,也是边境牧区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石。当前边境牧区各族群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涵括在边境牧区地缘政治环境错综复杂、政治体系治理效能发挥不到位、经济社会发展相对不平衡不充分、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内存张力等具象化表征,影响着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国家认同、政治认同、绩效认同和利益认同。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有待从加强国家顶层设计,依托党建引领赋能,促进经济绩效提振,实现高效政治参与等维度出发,进一步提升边境牧区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边境牧区政治稳定的调适性与耦合性。 相似文献
64.
对边疆民族地区先进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边疆民族地区进行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特殊性,指出边疆民族地区先进文化建设在于凝聚各民族的人心,在于焕发各民族精神活力,在于提高各民族素质。边疆民族地区先进文化建设的主体还是各族人民群众,只有依靠他们的力量才能建设起边疆民族地区的先进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65.
本文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在甘肃两州五县民族地区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甘肃民族地区在民族区域自治法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6.
67.
对“社区”一词的演变过程进行考察,分析民族社区使用的不同理论视角,进而对民族社区的概念进行界定,认为民族社区是一种兼具社会性和民族性的社区类型,可以从地域、人群、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社区文化和意识四个构成要素,对民族社区的内涵进行更为具体的阐释。 相似文献
68.
69.
西北民族地区城市带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西北民族地区城市带的现状,指出了西北民族地区培育城市带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同时对如何培育西北民族地区的城市带提出了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70.
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永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3):45-50
在民族地区存在着制约社会稳定的几大矛盾 ,如何妥善解决这些矛盾 ,使民族社会适应转型期的社会结构调整 ,是民族社会稳定机制构建的关键。本文提出了西北少数民族社会稳定机制构建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