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76篇 |
免费 | 59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89篇 |
劳动科学 | 11篇 |
民族学 | 71篇 |
人才学 | 58篇 |
人口学 | 32篇 |
丛书文集 | 530篇 |
理论方法论 | 148篇 |
综合类 | 1283篇 |
社会学 | 170篇 |
统计学 | 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65篇 |
2014年 | 167篇 |
2013年 | 135篇 |
2012年 | 109篇 |
2011年 | 130篇 |
2010年 | 117篇 |
2009年 | 126篇 |
2008年 | 142篇 |
2007年 | 113篇 |
2006年 | 126篇 |
2005年 | 118篇 |
2004年 | 89篇 |
2003年 | 93篇 |
2002年 | 90篇 |
2001年 | 110篇 |
2000年 | 76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12篇 |
1975年 | 3篇 |
1960年 | 3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高宝柱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4):1-3,11
作为人类历史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生产力,本身就是自然力与社会力的有机统一.它所客观固有的这一内在本质,既决定了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尤其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必须实行哲学社会科学技术与自然科学技术的并举、并重,又决定了培育、提高先进主体生产力,必须实行哲学社会科学素质和才能与自然科学素质和才能的并举、并重.只有同时坚持这两个并举、并重,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始终履行的“重要职责”和"第一要务”,才能得到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72.
73.
张占高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5-10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20世纪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为什么近代的"工业技术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而不是中国呢?这一问题称作"李约瑟难题"。这个"难题"的难点在于,问的虽然是科技史上的问题,但答案却并不在科技史之中,而在于哲学对科技的社会历史意义的总结之中。若以交换哲学观对我国的历史进行重新解读和总结,那么,这个难题其实并不难: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选择能力,其发展同样受着"用进废退"规律的支配,而其"用进"的舞台,就是商品经济生活实践。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先进,就先进在我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先进;我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先进,就先进在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先进。然而,自西汉王朝开始,商品经济就一直受到了"家天下"政治的严酷压制而萎缩了,因此,我国的科学技术自此以后就没有太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74.
论地理标志产品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映红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9,9(1):40-43
地理标志产品创新是指开发新的地理标志产品或对原有产品的形式、功能及服务三个方面的改进和提高,是地理标志保护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地理标志产品创新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动力不足,因此,为了促进产品创新,必须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政府应在行业协会的协助下,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并通过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和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等措施不断促进地理标志产品的创新. 相似文献
75.
从系统学的观点来看,技术和法律都是社会大系统之下的两个子系统,这两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本文从技术与法律的概念与联系入手,阐述了技术与法律这两个子系统在社会中的互动效应,提出技术是法律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法律是技术发展的必要保障;指出人们只有坚持技术与法律的协调发展,才能最终实现社会的全面、健康前进。 相似文献
76.
在农村社会主体缺位、村民组织化低下的条件下,乡镇政权在项目实施中往往会形成选择性治理的行动偏好,而乡村治理精英契合了这种偏好。通过构建乡镇政权、治理精英、村民三者间的行动逻辑的理论框架,可以发现精准扶贫中乡镇政权采取选择性的治理行动是源于以下几点:其一,村民主体缺位制约了乡村的扶贫项目承接能力,使得乡镇政权倾向于项目承接能力强的村庄;其二,在自上而下严格的绩效考核和控制下,乡镇政权为了完成考核任务无奈追求"短期效应",将资源投向短期能够产生效益的村庄;其三,在村民主体缺位、村庄组织化低下的境遇下,乡村治理精英参与乡村扶贫契合了乡镇政权追求政绩的偏好,成为乡镇政权确定扶贫项目流向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由于精英治理存在"精英俘获""不稳定性"等问题,乡镇政权在精准扶贫中应该积极转变过度依赖精英扶贫的理念,向培育社会组织、多元化扶贫主体转变。 相似文献
77.
“动+数量”和“数量+动”构式同为现代汉语动量的表达方式,但两者的地位和功能并非等值,“动+数量”构式是动量的基本表达方式,其表述功能单一,一般只位于句末表述动作的客观量,而“数量+动”构式则是具有一定语用功能的有标记性表达,具有凸显动作情状、表达主观量以及充当句子话题焦点和次话题的功能。汉语动量语序的历时选择过程是造成“动+数量’’和“数量+动”构式不对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8.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者的卢卡奇与作为现象学存在主义创始者海德格尔之间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和现象学首次争锋和交流.二者都反对主客二分.卢卡奇从批判康德的物自体开始,构建了自己的实践哲学;而海德格尔从颠覆笛卡尔对世界的证明开始,阐明了自己的存在哲学.基于这种共同的议题,讨论了卢卡奇的物化批判和海德格尔的具体生存论哲学,发现二者的理论有互补和交融的可能. 相似文献
79.
公共政策文化主要是由社会民众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关于公共政策系统的总体价值观、功能结构观、政策过程观与政民关系观等四方面基本价值取向模式所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它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公共政策系统的价值重心、功能范围与分工发达程度、公共政策运行机制及公民与系统间的互动关系都发挥着直接的影响与制约作用。随着政策环境的改变 ,各种模式的基本内涵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从而使公共政策系统面临着进行变革乃至革命的压力。 相似文献
80.
陕西省安康市农科所培育而成的“安薯58号”马铃薯新品种,株高33—78厘米,株型扩散,叶淡绿色、茎绿色、花白色。薯块长扁形。浅黄色,薯皮光滑,芽眼浅,薯肉淡黄色。生育期82—116天,休眠期80—150天,中晚熟。耐涝、耐旱、耐贮藏。抗晚疫病、卷叶病毒和花叶病毒等病害。亩产可达2000公斤,粗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