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劳动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行政复议不适用调解原则 ,是学界普遍持有的观点。但行政复议不同于行政诉讼 ,有其独到的特点 ,绝非不能适用调解。行政复议存在调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虽然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现实中的体现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我们仅从社会经济地位来认识其宪法地位,而没有从宪政的高度来认识其价值。从英国宪政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中获得启示: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是近代宪法产生的基础性条件。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的提高,昭示着我国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过程,其对宪政的价值是不可忽略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之于宪政的价值,是形成全社会自觉维护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及其利益所必需。  相似文献   
13.
自刑事和解这一新的名词进入法学界的视野后,学界围绕刑事和解的理论与实践等基本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形成了我国刑事和解制度构建的不同观点。对刑事和解制度法治属性的论证是建立并顺畅运行刑事和解制度的关键。基于法治理论的阐释,结合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分析,刑事和解制度贯彻了“有限政府”这一法治原则,满足了“无害正义”这一良法要求,实现了“人民主权”这一宪法原则。  相似文献   
14.
文明社会的建立与发展需要法治环境的配合。我国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将"政治文明"载入宪法,为我国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最高法律依据和保障。行政是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文明是构成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行政文明的建设不能背离法治,其自身的建设过程应该是一个法治化的过程。行政文明建设的权力渊源、实施主体、价值追求、行动指向、实施方式、行为后果及福利归属等都有其具体的法治化要求。  相似文献   
15.
伴随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提出及其全面实施 ,劳动教养制度成为中外法学界关注的热点。学界对于劳动教养制度的利与弊、存与废等有着较大的分歧。本文认为劳动教养程序是劳动教养制度的核心 ,并试图结合现有劳动教养程序运作的不足与弊端 ,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寻找劳动教养程序完善的途径———司法化改造。  相似文献   
16.
高轩 《社会》1992,(12)
几滴漏水二条人命柏宝龙故意杀人上诉案审查处理报告: “……上诉人柏宝龙为邻里纠纷激愤杀死两人。虽然上诉人一贯表现尚好,犯罪后又能投案自首,且被害人对本案发生亦有明显过错,但上诉人杀死两人的罪行严重,手段残忍。其上诉要求从轻处罚不能准许。据此,拟驳回上诉,维持并依法核准对柏宝龙的死刑判决……”1992年7月13日下午,上海市普降大雨,柏宝龙家阳台下水道堵塞,积水倒流入室,并渗漏至楼下汤家,弄湿了汤的席梦思床垫。为此汤家母女俩吵至柏家,并恶语谩骂,吓哭了柏年幼的女儿。柏宝龙误以为女儿被打,顿起杀机。尽管其妻一旁惊呼规劝,悲剧还是发生了。面对法庭的审判,柏某的泪水  相似文献   
17.
改善政府部门间关系的前提:优化部门结构,明确部门职责,实行大部门体制。改善政府部门间关系的关键:克服部门利益化。改善政府部门间关系的保障:完善部门间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8.
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当前我们要着力建设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环境下,政务信息共享是现代政府推进政府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规范政务信息共享行为的法律制度是切实实施政务信息共享的保障。国外在政务信息共享的法律制度建设方面表现多样。应对国外各主要国家相关立法进行比较,提炼共性,把握规律,探究国外政务信息共享制度的立法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然而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各教学要素协同性较弱,整体合力不足等问题,这限制了其功能作用的发挥。协同学中蕴含着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以及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合作、实现系统协同效应的思想。将协同学应用到《纲要》课程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实现《纲要》课程"学"系统的协同;应注重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统一,知识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统一,实现"教"系统的协同;加强"教"与"学"的沟通交流,实现"教"系统与"学"系统的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