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南京大屠杀时期,红卐字会的活动包括进行社会救助和参与日伪活动两大部分.红卐字会的社会救助行为固然值得肯定,但参与日伪活动,则使红卐字会的活动具有了善恶并存的两面性.参与日伪活动实质上是沦陷区红卐字会争取日本的"政治合法性"的无奈之举.其实,红卐字会南京大屠杀时期活动的两面性正是抗战时期沦陷区红卐字会艰辛历程的写照.  相似文献   
22.
高鹏程 《学术交流》2007,3(1):39-44
利益概念是在描述实践和事实之前,从分析者方面建立的认知意义上的简约框架。分析利益概念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的整体性和可能性的问题,这将使把内外世界的全部或部分作为利益概念的内容的努力流于失败。这样,利益就回溯到认识领域,成为分析人文社会科学的对象之前由此出发的视角。利益概念虽然无法从其内容角度加以界定,但是可以将追寻利益内容的任务交给构成利益概念的诸语素。唯有如此,构成利益概念的这些语素和它们之间的潜在逻辑环节才能够展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利益概念的语言形式可以表述为“具体个人在特定环境下作用于对象并形成的结果”。利益概念这样的语言形式使它获得了相当于语言学中陈述句的地位,覆盖了人文社会科学的事实对象,并为从利益角度分析经济政治等社会现象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23.
具体个人的内在可能性与利益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利益概念的过程中,通过考察并在确定具体个人的内在可能性的基础上将之作为利益概念的内容是重要的分析途径之一。但是,非理性的秩序可能性、不可全知性和不可替代性以及理性参与到非理性相互关系的模式的多样性所形成的内在整体性,会对分析者抽象出利益概念造成不逾越的障碍,从而使从这种途径出发获得利益概念的语言形式变成不可能。  相似文献   
24.
以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红十字会参加的几次国际红十字会议为例,对中国红十字会恢复巩固国际合法席位的斗争进行浅析,认为恢复巩固中国红十字会在国际红十字会的合法席位与国家独立、领土主权统一完整息息相关.中国红十字会合法席位的恢复与巩固的过程,提高了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25.
政府采购法颁布9周年来,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已初步建立,但政府采购在乡镇级政府的实施程度明显偏低,形成政府采购的盲区.镇级政府采购还有待规范,迫切需要从制度建设和采购行为规范上进一步加快完善镇级政府采购.  相似文献   
26.
张謇与清末民初南通的慈善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政局变幻,张謇立足南通,致力于实业,教育、慈善事业.成果卓著。其慈善事业主要包括兴办新育婴堂、养老院、残废院、济良所、贫民工场等。为兴办慈善事业,张謇取法西人,虚心借鉴;广开渠道,多方筹措;立足南通,自治为本。慈善事业使张窖倾注大量财力,精力。在纷繁芜杂的中国近现代社会,由张謇兴办的南通慈善事业取得良好社会效应,赢得世人赞许。  相似文献   
27.
选举基础理论的演进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选举在政治理论中具有两可性,其中主要包括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第二阶段的基本特征是选举在政治理论中的必要性,主要包括代议制理论和宪政理论。马克思主义对于选举基础理论提出了批判,认为财产权和选举权之间的关系是认识选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8.
社区居委会是社区为老服务的重要主体。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社区居委会为老服务取得成效之时,也存在着户籍管理制度,老人心理、生理特性和为老服务资源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建立非在籍老人登记制度;采用社工技巧加强与社区老人的沟通;开发和整合社区居委会为老服务的人力和财力资源。  相似文献   
29.
在实践中发现,个案工作教学存在着理论和模式本土化滞后、任课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等三大问题。本文根据教学实际和有关调查,提出加强个案工作理论和模式本土化研究;借鉴先进经验,提供任课教师实践平台;端正学生学习个案工作态度,丰富教学方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30.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融资方式,在最近一次金融海啸中暴露出了两大方面的问题,其一,在资产证券化影响下监管者对金融风险的转移出现了错误判断;其二,对资产池构造方式创新过度放任,并由此导致了大量信用泡沫的出现,加剧了由于次级贷款问题而引发的金融危机的程度.针对此情况,各国政府、行业组织以及国际组织积极着手应对,并认为对资产证券化的审视是对这次金融海啸进行反思的核心,提出了金融监管理念的更新--对机构风险与市场风险的系统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