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1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正> 一、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和各区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产业分工不明确,发展层次和档次偏低北京市最近颁布的《北京市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已明确提出把信息  相似文献   
42.
加入WTO后中国外商投资区位变化及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前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尤其是加入WTO后外商在华投资的区位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未来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前景。结果表明,加入WTO后外商在华投资的“北上”趋势有所加快,而“西进”趋势则不太明显。从长远发展看,外商在华投资将会出现“西进”的趋势,但这种“西进”只能是“渐进式”的,而不可能是“大跨越式”的。  相似文献   
43.
新贸易理论与外商在华制造企业的出口决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外商制造企业出口的决定因素。现有的实证研究主要将重点放在企业的各种特征上 ,包括它们的规模、研究与开发强度以及劳动生产率。我们认为 ,区位因素也是影响外资企业出口决定的重要因素。我们的结论支持了强调内部和外部规模经济对出口的重要性的新贸易理论。比较优势和其他区位因素也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1995年外商在华全部制造企业的数据 ,并构建一个二项分对数模型 (binomiallogitmodel)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外资企业的出口决策决定于企业规模、产业以及区位特征。外资企业和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促进了外商制造企业的出口。此外 ,外资企业特别是亚洲投资者和采用劳动密集型生产工序的企业更倾向于出口。  相似文献   
44.
多年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较高,产业优势明显,有力支撑了区域协调发展.但随着全国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新常态的出现和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十三五"时期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将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西部地区产业发展要向效率驱动战略转变,以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的提高来增强区域产业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逐步实现西部地区产业增速、效率、结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5.
西部地区包括西南、西北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9个省、自治区,面积有527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5%,人口2.6亿多,占全国总人口的23%.西部地区国土辽阔,能源、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贫困地区分布比较集中和少数民族聚居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46.
今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实施10周年。10年来,伴随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学术界对西部大开发的理论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7.
加强中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贫困治理需要准确把握其致贫原因。本文回顾外来务工人员贫困的理论观点和微观调查,提出涵盖个体特征和社会结构两类致贫因素的多个假说,基于北京、深圳、惠州三个城市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多值和二值Logit模型对各假说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外来务工人员主要的致贫原因有家庭抚养负担重、遭遇伤病、教育程度低以及务工工龄短,外来务工人员总体而言有较明显的"消费贫困"特征,原因则在于外来务工人员的"赚钱回家"心理。  相似文献   
48.
当前,中国的区域竞争正在由个体竞争走向群体竞争。在这种群体竞争的新时代,城市群正日益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成为提升国家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主导地区,成为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从国家层面看,当前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整合资源和产业链,强化分工合作和一体化,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并以此为载体推动形成长江中游经济区,使之成为世界规模级的人口、城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密集带,成为引领和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对提升中国国家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9.
提高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它是大量的相关企业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形成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的产业群落。目前。我国处于成熟阶段的典型产业集群尚很少。但许多地区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都出现了类似产业集群的现象,如广东的专业镇、浙江的块状经济等。我们把这种具有集群特征的产业集聚现象称为“准集群”或广义的集群,它们处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初期阶段。从地理分布看,这些集群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福建、江苏等沿海省份,其他省市也有零星分布。  相似文献   
50.
我国镇域经济科学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镇域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建制镇发展大体经历了过渡调整、萎缩停滞、快速扩张和稳定发展四个阶段.近年来,我国镇域经济虽然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镇区人口规模小、产业布局分散、公共服务水平低、人才和技术短缺、东西发展差距大等.为此,应设立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推行"镇改市"设市模式,开展小城镇科学发展示范,编制小城镇建设技术规范,以推动镇域经济逐步走上特色化、品牌化、专业化、集约化和生态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