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9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从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土壤、精神实质、文化寓意等方面来考察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之文学、美学和文化特征,可将其形象化概括为西方现当代文化"荒原"上长出的"恶之花".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自有文学艺术以来,就表现了两种主要的创作倾向: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而“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好象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描写人类童年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就是在欧洲文学史上最早体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的典范作品。  相似文献   
13.
《吉檀迦利》:印度返朴归真的新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大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的东方作家。1913年,他的薄薄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以象征性、神秘性的深厚内涵,压倒了西方众多大作家的鸿篇巨制,而在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中独占鳌头。从此,关于泰戈尔和《吉檀迦利》的研究热久盛不衰,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