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示例: 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区,变化  检索词用空格隔开表示必须包含全部检索词,用“,”隔开表示只需满足任一检索词即可!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6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图灵是倡导机器人工智能的第一人,维特根斯坦则是主张没有适当的历史环境、机器不可能有智能的第一人。维特根斯坦和图灵在遵守规则理论上有过争论。维特根斯坦认为机器是不能思维的,计算的机器能计算是因为其本质是人在机械式的遵守规则,而图灵主张机器是能思维的,机器机械式的遵守规则能替代规范化的标准。在图灵的观念中,机械式的遵守规则与遵守一种机械式的规则是等同的。  相似文献   
32.
预设是科学不可或缺的前提,但科学常常忽略预设,不是因为它们没有必要,而是因为它们语境特征的规定。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到康德的哲学,都不同程度地探讨了预设、证据和常识的关系,使得预设逐渐成为科学的合法和必要部分。康德之后的哲学,特别是从实证主义到逻辑经验主义,拒绝科学中的预设,而当代科学实在论则把预设看成是科学的必要组成部分,并给出精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33.
"自我"不仅是哲学领域一个重要论题,也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从语境分析的角度看,"自我"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从"唯我论"走向"唯他论"的形而上学语境,从人类社会走向自然生态的社会语境,从符号表述走向对话互动的语言语境,从神经机制走向具身认知的生理语境。这四种语境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经过语境叠加,最终形成语境同一性表征模型,叠加后的"自我"概念更符合心理现实性。  相似文献   
34.
认知科学在运用计算表征模型探讨思维、记忆、知觉、推理、心理表征、问题解决这些认知问题的过程中,涉及许多深刻的本体论问题。这些本体论研究心理状态和过程的性质以及它们与物理状态和过程的关系,包括:在表征的信息处理系统,如何详细说明心理和物理事件之间的关系;如何解释人类智力的信息处理理论;具有某种内容的心理状态如信念、期望、希望和恐惧的性质是什么;认知科学对内在经验的感受性能够提供怎样的说明。  相似文献   
35.
魏屹东 《文史哲》2005,(2):134-140
认知科学与哲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认知科学根源于哲学,同时又包含着许多哲学问题;在理论上,认知科学经历了从形而上学思辨到心理实验,从内省主义到行为主义,从认知主义到联结主义、计算表征主义综合的范式更替;在方法上,表现出从内省审查到行为分析、从心理还原到功能建构、从符号运算到人工神经网络的转变。  相似文献   
36.
文章论述了学界对科学的理解和解释正从理性的、哲学的、社会学的解释走向文化学的解释;阐明了文化语境的结构、特征和作用于科学的机制;探讨了文艺复兴影响科学的典型案例;结论是: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可从其文化语境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3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如何在科技发展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理论和实践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本刊约请四位专家围绕这一问题陈述己见,以期推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8.
语境论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它的本体论是把自然看作有层次、有结构,并不断进化的复杂实体;认识论是经验的自然主义,主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与生物学特征有密切联系,而且也与心理学特征密切相关;方法论是基于自然主义的境遇分析方法,主张事件的意义是在特定境遇中显现的,也就是特定语境决定特定事件的含义.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了语境论的自然进化观.  相似文献   
39.
本文对美国R&D中的合同制的产生与发展、合同形式及其完善化、合同制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作了探讨,并对我国的E&D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0.
适应性是主体适应其环境的特性,是物理演化系统和生物演化系统的本质属性,反映在认知上就是适应性表征。适应性表征也因此成为知识显现的方式和创造的核心,具有协调性、匹配性、互补性、模拟性和类比性,其表现方式有直接具象表征、间接具象表征、直接抽象表征和间接抽象表征,分别对应于经验主义、建构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科学实在论。适应性表征的实现是通过科学理论核心概念的变化、定律的凝练、理论的更替、模型推理和世界观的改变展开的,具有经验上的适当性。这种经验适当性不仅是感知层次的体验,更是一种认知模式。在认知意义上,经验也是基于心理模型的,心理建模的路径有思想语言、心理表象、心理命题、思想实验和心理模拟推理。这种基于心理建模的适应性表征为科学认知和科学发现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