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0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三峡库区移民社会生态类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社会生态学角度出发,长江三峡库区移民可分整体近迁、分散近迁、整体远迁和分散远迁四种类型。在进行移民规划及实施操作过程中,要概括各类型不同特点制定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2.
当代师德评价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德评价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评价在师德建设、教师评价、教师队伍建设和办学绩效上有着重要作用。针对当前在师德评价上的缺陷与不足,应树立师德评价的价值导向,制定师德评价的科学标准,丰富师德评价的先进方法,并完善师德评价的机制体制。  相似文献   
103.
<正> 一在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写给拉萨尔的两封关于《济金根》剧本的批评信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提出讨论。其一:不少研究者从历史真实这个角度来解释革命导师对拉萨尔的批评,即强调革命导师对济金根这个历史人物悲剧所作的精辟论述,而忽略对“济金根”这个艺术形象所作的正确评价。个别文章如《济金根辨》虽然提到“历史上的济金根”和“拉萨尔的济金根”这两个概念,但在论述“济金根能否成为悲剧的主角”上,仍是就历史人物来谈的。其二:关于这两封信的内容,上述研究者又都认为两位导师虽然“事先并没有交换过意  相似文献   
104.
《研究唯物辩证法历史经验回顾》一文认为德波林关于事物开始只有差异、没有矛盾的观点来源于黑格尔;而黑格尔的这个看法“有它一定的道理,受到马克思、列宁的重视。”因而,认为德波林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这个意见是值得商榷的。 我以为,德波林把事物、过程的发展分为绝对同一、差别、对立、矛盾诸阶段,并认为“差别”不是矛盾,即使在“对立”阶段上,对立面之间的关系也还是静止的,只是到了“矛盾”阶段,才呈现出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的活动。这个观点是对黑  相似文献   
105.
儒家法律化与法家儒学化的关系问题是传统中国法文化的一个历史性难题,从法律社会学的角度去检视儒家法律化与法家儒学化的关系问题,可以发现儒法之间大致经历了先秦学理竞胜、儒法之争时期,由汉至唐的儒法合流、以礼入法时期以及唐以降的礼法同体、礼法不分三个时期.三个时期的划分可以捕捉到儒法之间由抗争、经合流走向相融的互动历程,从而为把握传统中国法文化的真精神提供一种运思质料.  相似文献   
106.
亚里士多德矫正正义观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里士多德正义理论是其《尼各马科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的重要内容 ,而矫正正义又是其正义理论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影响至今依然彰显。本文致思于挖掘他人矫正正义观的真实内涵 ,把其重新置于当今法理视域下进行诠释 ,并指出亚氏矫正正义观在正义理论领域中所实现的哥白尼式革命及其不足 ,为超越亚式矫正正义观 ,拓展当今正义理论提供一种思考路向。  相似文献   
107.
文学中的文化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的文化研究倾向的出现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这其中包括西方文化研究思潮的深刻影响。但当前的文化研究,既有别于过去的整体性研究,也有别于当今西方的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总体性、批判性和审美性原则应当成为我们进行文学的文化研究时的指导性参照坐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