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2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2006年12月30日,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借“人文学研究所”——一个依托于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而向全国人文学界开放的研究机构——成立之机,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的黄克剑、张志林、邓晓芒、倪梁康诸教授来闽作学术演讲。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学术聚会,东道主和  相似文献   
32.
天职观念与对某种理想境地或理念状态的企慕或向往关联着。我说的理念与时下许多人说的理念的意趣不同,它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大约十年前,讲“理念”还是很犯忌讳的事,因为在不短的时间里,柏拉图学说是被中国学界的主流指摘为客观唯心主义的,而“理念”正是这被判为“唯心主义”的学说中  相似文献   
33.
从康德到黑格尔,"崇高"在美学乃至整个哲学沿革中的境遇牵系着人的境遇.无论是康德、席勒还是谢林,都是把"崇高"与"美"(优美)作为审美判断或美感直观的两个性态有别的维度提出的;黑格尔依然沿用了作为审美范畴的"崇高",但他只是把它置于"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唯一被认可的审美维度下,赋予它以阐释"艺术前的艺术"的使命.美学在康德、谢林、黑格尔那里都只是价值祈向隐然可辨的哲学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美"和"崇高"的价值在怎样的分际上被确认取决于不同哲学体系的价值重心.一如悲剧的衰微,"崇高"违别我们已经够久了."美"正渐次沦落为当年叔本华所鄙弃的那种"媚美",与"告别崇高"的轻佻呼叫相唱和的是熹音湛湎中的人们的泛艺术嬉戏.然而,文化危机的消息毕竟早就报告着某种可能的运会,它在警示人们作必要的人文自审时也提撕人的审美心灵再度唤起那富于悲情的"崇高"的一维.  相似文献   
34.
"国学"三题     
传承既久的生、道、觉三个观念,分别是国学的根荄、国学的纲维和国学的机缄。(1)可溯源至殷人帝崇拜和周人生生之谓易之说的生命崇拜意识,为中国学术文化培壅了阴、阳化生的致思根荄。(2)道是典型的中国式的运思范畴;先秦儒家倡言学以致其道,其实学而致道之旨趣在抽象的意味上也同样为先秦以至晚清诸家之学所恪守。(3)学之为言,觉也;重生和崇道的人文趋向,决定了孔子、老子以降的中国学术——近现代中国人称之为国学——的非以逻辑思辨为能事的觉或觉悟的品格。  相似文献   
35.
黄克剑 《东南学术》2021,(2):177-190
庄子所言“物谓之而然”,此“物”之“然”并不存在于人“谓之”之外,而“谓之”即是“物论”.齐“物”之契机在于齐人的“谓之”或齐其“物论”,除却这样的齐“物论”并不存在另一条齐“物”的路径.《齐物论》由“照之于天”而明“丧我”之旨,其多设譬以言:“天籁”以声之所发设譬,“天钧”以形之所塑设譬,“天府”以府之所藏设譬,“天倪”以端倪之隐显设譬.如此设譬以喻人“丧”(忘)其“我”,乃在于诱导人“入于天”(化之于自然).“照之于天”以“丧我”,必至因任于天(自然)而“忘乎物”,而“忘乎物”的极致是“未始有物”.“物”不可能在未“丧我”时独忘,“我”也不可能在未“忘物”时独“丧”;“物化”诚然是“忘乎物”,却也意味着“丧我”或“忘”乎“我”,因此其适可恰切地理解为入于自然大化之境而“物”“我”双忘.庄子学说以“逍遥”之“游”为终极导向,而以忘乎“物”“我”的“齐'物论…而“齐物”为达于此虚灵的真实之境的不二蹊径.人“应于化而解于物”而有“游”,唯此“游”乃称得上“逍遥游”.  相似文献   
36.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市场化·人文视野·信仰》.现在,我先讲-- 那是1993年夏天,算起来都快十四年了.当时文质受福建《教育评论》杂志社的委托,对我作了一次关于教育问题的采访.  相似文献   
37.
各位校长、老师: 今天我要讲的话题是“天职观念与范本教育”。“天职”,可能经常有人说起,但说起它的人未必都能真正理解它;“范本教育”这个提法,可能在座的各位以前不曾听说过,我今天提出来,把它同“天职”观念关联起来,一并放在“生命化教育”这个总问题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讨论“生命化教育”,我在今天这个场  相似文献   
38.
在1984年春天到来之前,我读到一篇诘难拙作《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分期论要》(载《学习与探索》1983年第4期,以下简称《论要》)的文字,这是张战生、黄凤炎二人的《略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载《学习与探索》1984年第1期,以下  相似文献   
39.
本文认为“自由”在黑格尔那里是一个不无价值意味的本体性范畴,并指出这种自由观的契机在于把本真的实体同时理解和表述为能动的主体。在着重揭示了自由的“自性”、“自信”、“自在而自为”的品格后,本文从自由与自然、自由与社会、自由与历史、自由与艺术、宗教、哲学的关系方面对黑格尔的自由观作了系统阐发  相似文献   
40.
这是一个被夸示为“知识爆炸”的时代,忙不迭的人们在对裂变中的“信息”作财富折算时正被调动起持续亢奋的攫取欲。在牟利的缰绳把“知识”牵给人、又把人牵给“知识”的当下,我们从良知的渊默处开始“问道”。“道”,并不是被古希腊人当作“不可挽回的必然”而信从的“逻各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