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我国现行民事再审制度中,"强法院、弱当事人"之状况有违诉讼法理,不仅案件的发动机制缺乏科学性,而且审理过程出现裁决权主体多元化的趋势.民事再审制度的结构性缺陷要得以矫正,须重新调配当事人和法院之间的关系,注重衡平.  相似文献   
22.
2 0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政治的探索经历了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从民主政治到政治文明的演进 ,是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必然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是这场历史演进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23.
"末位淘汰"是自然界关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在人类社会中的运用,这种绩效考评方式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行业所采用.但由于有企业在运用末位淘汰制时将其与劳动合同解除直接挂钩,对处于末位的劳动者随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使得这一绩效考核制度备受质疑.  相似文献   
24.
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和管理思潮的企业文化兴起于西方,自波及到我国后,已逐渐成为我国理论界和管理界研究的热点,目前,我国企业文化的研究正在向全面、系统、深入的方向发展,这使中西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提到了议事日程。本文想就中西企业文化比较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25.
文化的多样性既表现为文化的民族性,也表现为文化的世界性,世界文化是由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文化组成的。文化殖民主义企图用单一的文化模式强行取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模式,违背了不同文化主体间平等交往的原则,是对人类文化生态的破坏。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是人类的共同利益,也是世界文化生态平衡的前提,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的共识。  相似文献   
26.
我国行政审批制度之透视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政府法治化进程中,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度作为政府权力的一种运作形式,与此不相适应。本文通过对我国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度的描述,指出由于相应的法律法规的缺位,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与滋生腐败这两大弊端。因此,行政审批程序的改革迫在眉睫,公开、简洁、高效的行政审批制度是提高行政效率和遏制寻租现象的有效渠道,只有将之法律化,才能使行政权的运作符合现代行政程序的理念,并有利于我国政府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管理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7.
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全球化的过程,是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不断展开的过程,在当代,文化的全球化更多地表现为文化的殖民化。文化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人文精神失落;社会生活方式,理论界、文艺界,"文化殖民主义"倾向严重;西方(特别是美国)文化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后,威胁着中国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全球化下的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应是:坚持"和而不同",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应对文化全球化现象;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8.
语言对民族、国家文化的存亡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全球化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推行英语话语霸权已经威胁到中国的母语安全,面对当代中国的母语危机,我们不能麻木和放任,要高度重视,把维护中国母语安全纳入国家文化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29.
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全球化问题.当前文化全球化存在着由一国或几国推行的全球化文化与多国平等商量而确定的全球化文化之双重逻辑,并且由于历史与现实原因,前者成为现实文化全球化过程的强音.全球化文化既不应是单一的也不应是异质的,而是一体中的多样化或多样中的一体化.要建立自由平等的全球化文化,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改变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与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30.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对人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提出,在我们党的正式文献里是第一次,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也是第一次,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和重大政治判断,为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树立了标杆和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逻辑的统一。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具有中国风格、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理论主张,是中国话语走向世界的“理论符号”,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建构理论中国、学术中国的自信与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