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3篇
综合类   1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彰显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凸显、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的加剧等各方面。能否解决好民生问题、劳动力就业转型问题、农民“市民化”、农村“城市(镇)化”和农业产业化问题,对于我国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必须在现有城市。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基础上,广泛发展乡村工业,走二元工业化带动城市的发展道路,最终推动农业劳动力转型,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2.
“三农”与城市化,是事关我国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按照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构想,我们绝对不可能通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工业的转移,实现城乡二元结构向一元的转变。农民人口多,农村土地广,这是我们的现实国情。我们只有在城市工业化、现代化的同时,开辟广大农村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建立城乡二元工业化结构体系,才能实现农村劳动力无限转移,并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最终解决二元向一元转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人才的成长 ,基础在教育 ,核心在实践 ,难点在环境。要构建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必须植根于实践的沃土 ;要创建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良好社会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24.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天之骄子,当代大学生不仅努力掌握专业学科的知识与技术,而且关注世界局势,关心民生与发展,但由于所处环境比较单一,因而缺乏社会实践经验,适应能力差。所以高等教育必须紧跟时代,面向未来,积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与社会化结合,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内涵拓展。  相似文献   
25.
民生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悬殊,是当今中国面临的三大主要社会性难题。在这三大难题中,民生问题尤为重要。正视与关注民生问题,就是要把人的生存与发展放在第一位,始终不渝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坚持不懈地改善生产关系。发展乡村工业,构建城乡二元工业化结构体系,不仅有利于消化闲置劳动力,真正提高百姓收入和生活水平,而且有利于“三农”向“三化”转变,有利于实现人口均衡分布,实现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6.
创新教育的涵义特点与内容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赋予创新教育科学的内涵 ,把握创新教育一般特点 ,是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前提。要把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放在创新教育的首位 ,把构建科学的符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教育管理模式置于核心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发展道路 ,实现“教育的三个面向”,使受教育者坚持“四统一”  相似文献   
27.
艳阳五月,春风送暖;花红柳绿,莺歌燕舞。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喜迎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我们欣喜地迎来了太原理工大学建校110周年,迎来了四面八方宾客和海内外万千校友!高朋满座庆华诞,  相似文献   
28.
农民的终结,是世界各国现代化的经验昭示。把城乡作为统一整体,以乡村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进而实现农业产业化,这是二元向一元同质现代经济转换的必然所在。消除城乡差别,破除二元结构,实现中国完全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必须走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道路。科学规划新生城市增长点,优先发展工业产业园,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人口合理聚集,在"以工促城"中奠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石。这是农民终结的最主要和最完美的标志,也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实现的美好明天。  相似文献   
29.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扩张的全球化,在新世纪相当一个时期里会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具有鲜明的两重性,这既是我们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也是严峻挑战.牢牢把握这一发展机遇,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坚持走自己的路,不断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30.
制度经济学家着眼于制度变迁,给出了制度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结论。人是整个社会的主体,一切制度变迁都离不开人,制度变迁必须与人的发展相契合。经济发展需要制度保障,更需要上层建筑与之契合;生产力发展需要技术支撑,更需要相应的生产关系与之契合。在推动国家发展的制度变迁中,无论是经济的、社会的,制度变迁都必须着眼于人的发展,并与人的主体性发展相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