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75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98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337篇
社会学   38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也不例外,也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有一个初始启动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2.
集古今中外封建专制主义、法西斯专制主义于一身的林彪、“四人帮”,奉“强权即真理”的唯心主义真理观,否认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疯狂践踏客观真理。从而严重地摧残了社会生产力,把我国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缘,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粉碎“四人帮”后,为了澄清理论、路线是非,解放思想,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繁荣科学,推动我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恢复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并进而明确提出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光辉口号。这些必将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3.
这篇文章对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沙皇俄国对我国西藏地区的侵略活动,以及俄国与英国之间的激烈争夺作了比较深刻的论述,特别对俄国布里亚特人多尔济耶夫的分裂活动和英俄订立1907年协议的前后过程及主要议题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另外,本文还引用了一些以往少见的史料,这对我们深入了解沙俄的侵略活动,以及研究沙俄侵华史、中亚史和民族史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这篇文章对于英俄强加于我国清政府对西藏地方只是享有所谓“宗主权”问题,未能从史实和理论上给以澄清,这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并加以批判的。本文摘译自作者《当代世界政治中的西藏》一书(1931年纽约版)第三章第126——141页。  相似文献   
104.
今年是我国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20周年,也是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这两项历史性的事件不可分离地联系在一起。 邓小平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一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这次大讨论,为全会以来党的正确  相似文献   
105.
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是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与自然资源的有限.这种矛盾具体表现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对自然资源的无序掠夺.用停止发展的方法和用禁欲主义的道德教化都不能解决环境问题,单纯用科学技术的方法也不能解决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是要改变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生存竞争方式,发展人与人相互协作的和谐关系,实行有计划的社会生产,对自然资源实行有计划的分配,改变现有以物质财富的积累为目的的社会发展模式,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它对于整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具有整合协调的作用,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其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高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当然,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是一个长期、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做好以下工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塑造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文化的感受力、领悟力。  相似文献   
107.
组织学习理论将企业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看作企业多元化活动的两种形式,而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对企业短期财务绩效分别有正向和负向影响,故需要保持这两种学习模式的均衡。通过对企业"间断均衡"和"双元均衡"这两种基本均衡模式的分析,笔者发现,在企业多元化过程的不同时期,企业多元化与企业绩效之间可能呈现出或正、或负、或U型、或倒U关系,这从理论上对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不一致的研究结果给出了合理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8.
基于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由于数据原因暂未包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构建多元主体环境责任协同水平指标体系,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定量测算多元主体环境责任协同水平,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其空间格局和动态演进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多元主体环境责任协同水平整体偏低,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环境责任协同水平空间分布的总体差异呈波动扩大趋势,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异的主要空间来源;环境责任协同水平的地区差异呈上升态势,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环境责任协同水平呈两极分化态势。  相似文献   
109.
近年来,女大学生校外出行不安全事件屡有发生,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对2013年至2017年间女大学生校外出行不安全事件基本情况分析,发现6个特征:夏季高发、下午夜晚多发;粤苏鄂鲁豫地区高发;偏僻荒地与车厢频发;财色为主要作案动机;单独出行为主要诱因;施害者多为未婚青壮年男性。保障女大学生的出行安全及人身安全,应构建"安全共同体",做到:人大完善立法,严惩施害等人员;政府积极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及基础设施建设;媒体增强责任感,全面真实客观报道;学校加强教育,发挥教书育人优势;个人提高意识,主动提升安全应对技能等。  相似文献   
110.
李士厚(1909—1985),云南省鲁甸县人,回族。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云南省委员会成员。早年毕业于云南东陆大学,之后从事教育工作及史学方面的研究。李士厚长期研究“郑和家谱”资料。1935年李鸿祥首先在云南玉溪石狗头村发现了“郑和家谱”,由李士厚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和研究。1982年以来,数次往返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