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1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118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7篇
丛书文集   702篇
理论方法论   152篇
综合类   1815篇
社会学   94篇
统计学   17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51.
从人学角度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种研究力图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人文价值思考和人文理性分析,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揭示可持续发展观的人学本质,探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学机制,阐明评价可持续发展的人学标准,解析实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人学难题.这种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利益分析方法为根本方法,坚持实证研究与人文分析相统一的思维原则.  相似文献   
52.
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与创造潜力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是一个最具创造潜力开发的群体。要开发大学生的创造潜力,必须充分认识非智力因素的内涵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在开发创造力中的作用,把握住大学生思想成熟、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更新教育观念,以人为本,重视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良好非智力因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努力造就数以千万计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53.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关于情绪的结构,主要有情绪分类与情绪维度两大理论解释取向。分类取向认为情绪由几种相对独立的基本情绪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复合情绪构成。维度取向则认为各类情绪之间彼此相关,应抓住情绪的主要维度进行结构性阐释,并以几种环形结构模型为代表。一些情绪理论模型尝试整合这两大解释取向。基于两种情绪结构理论,心理学家们开发过多种情绪量表和情绪诱导材料,而最近出现的几种(网络)情绪感知工具值得关注,互联网将在未来的情绪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政教合一"的儒家思想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的核心内涵,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进而影响了一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理念的塑建和培育,使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在借鉴和移植西方大学制度过程中始终具有民族文化的个性内核.研究和分析它对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变革过程中的路径选择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5.
辽宁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以往的经济建设过程中,重工业的大量存在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观点和任务,其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面对新时期的发展任务,辽宁省必须从实际出发,以建设和谐生态辽宁为目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56.
论政党关系和谐的基本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关系和谐不仅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这种和谐政党关系有助于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实现科学发展;有助于扩展有效政治参与渠道,维护政治稳定;有助于化解社会利益矛盾冲突,达到社会整合;有助于发挥民主党派监督作用,遏制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57.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批判和反思现代性的过程中体现了它的建构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反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主张稳态经济发展观;反对现代国家主义政治现,主张社区主义或社会共同体政治;反对现代个人主义文化精神,主张注重创造性和精神作用的文化精神;反对现代非生态论世界观,主张整体有机主义生态论.这些观点有助于当今人类社会转型、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也能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8.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泛社会化应用,推动了网络原生传播从初期的小众现象发展为当今的大众化行为。基于传播类型的划分,网络原生传播主要体现在网络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与人内传播中,并各自具有独特的传播机制。同时,网络原生大众传播的浮光掠影、群体传播的封闭化与个体的双重困境,凸显出网络原生传播理性导向的三个维度:精神的沉淀与塑造、传播渠道的策略优化与对个体网络生存境况的人文观照。  相似文献   
59.
1946至1949年西方文论的丰硕成果,为我们书写了一段令人缅怀的批评史。短短几年间,竟有如此众多的批评经典竞相问世,而且每一部都非同凡响,的确堪称批评史上的一个奇迹。尽管那一代批评家早已风流云散,但他们的批评论著却至今依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而奥尔巴赫的《摹仿论》、布鲁克斯的《精制的瓮》、利维斯的《伟大的传统》、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无疑堪称"经典中的经典",代表了这段批评史的主导倾向。  相似文献   
60.
无法还原的历史——“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历史症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秀明认为,对"十七年文学"应作综合整体评价。它既是20世纪中国的"十七年文学",也是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的"十七年文学",同时也是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密切关联,并高度一体化了的"十七年文学"。张光芒认为,不能用硬性的价值尺度来评判"十七年文学",应该综合那个时代的文化生态,以"同情的理解",作为历史叙述的前提,尤其应对生长于时代夹缝中的富有文化启蒙意义的文学作品,作出价值重估。董之林则进一步指出了"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复杂性与艰难性,这是无法还原的历史,任何简单的评判都将失去意义,只有跳出预设的思维定式,借助理性的"知识考古",才能达到评判的意义重构。黄健则揭示了"十七年文学"与现代性重构的内在联系,从现代性重建的视角反思"十七年文学"的得失与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