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12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304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261.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个人时间管理、学习生活方式、兴趣点和关注点、道德认知标准等均存在失衡现象,甚至部分问题较为严重。过度依赖媒介、复杂的社会环境、学校教育手段滞后、个体健康心理缺失等是问题的诱因。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完善高校网络文化环境建设、促进教师的教育职能转变、发挥学生组织的影响效力,以期对大学生的行为失衡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262.
近代以来,"人—自然"关系呈现人类中心主义化的趋势。"人—自然"关系剧烈转型是生态危机的重要根源。以云南少数民族林区为例,阐释人—自然关系演变与生态危机的关联。借鉴日本环境社会学"生活环境主义"视角理解传统时期自然与生活者的关系。作为生活者的生活世界,森林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1)提供物质资料来源;(2)建构社会组织与规范;(3)魅化观念与信仰体系。现代社会的科学、国家、市场将自然祛魅化、资源化、资本化。1949年后,M县森林"异化"经历了两个阶段:国家主导的森林资源化阶段与市场主导的森林资本化阶段。人—自然关系不可逆转的演变某种程度上表明,生态危机是一种现代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263.
北京大兴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即北京麋鹿苑,又称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在自然景观建设、科普设施建造、人文理念传播、科研工作实施等各个方面展示着美学的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风格。运用美学的原理和理论探讨麋鹿苑博物馆在建设中各个环节的美学价值:通过适宜麋鹿生存的环境建设,营建郊野公园的生态氛围;通过历史建筑风格及深入挖掘麋鹿文化内涵等,营造历史文化氛围;通过多种科普互动教育形式,传达美学信息,使观众产生审美愉悦;通过开展科研工作,对博物馆展示主体深入研究,构筑科学美和技术美。从麋鹿苑博物馆展陈、展示形式及内容等方面,探讨观众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264.
当前人才资源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依托我国的重大人才工程和人才计划,各地方政府和综合实验区都在摸索一条吸引人才的创新政策,通过对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无锡"东方硅谷"、武汉东湖、福建平潭、广州南沙这六个典型人才实验区在人才政策创新及其成果的数据探讨,形成了高层次人才创新政策与人才工程推动作用之间的闭合路径图。实验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应创新方式方法、政策创新应建立建成创新体系;政策施行受到市场经济、特区软硬环境、法律保障体系以及自身优劣势和政策价值取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5.
圣谕宣讲小说:一种被湮没的小说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淑艳 《学术研究》2007,(4):137-143
圣谕宣讲小说是一种以康熙颁布的圣谕十六条为主旨,通过敷衍因果报应故事,使百姓潜移默化地接受圣谕思想观念的独特小说类型。这类小说是宣讲圣谕十六条时使用的故事底本,或是在宣讲圣谕的基础上加工编撰而成。圣谕宣讲小说具有政治教化和审美娱乐的双重功用,以大众接受为创作目的,具有固定的编撰体例,文体形态多样化,内容围绕着圣谕十六条展开,叙事方式以因果报应为链条,人物形象是阐释圣谕的符号。圣谕宣讲小说在晚清兴盛一时,岭南圣谕宣讲小说创作尤盛。  相似文献   
266.
历史决定论:历史的考察和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耕 《求是学刊》2002,29(6):37-44
历史运动的规律性、目的性和选择性及其关系 ,历来是历史哲学关注的中心和争论的焦点 ,而问题的实质仍是如何看待历史决定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从历史上看 ,历史决定论在近代历史哲学中占据统治地位 ,而反历史决定论观念则是现代历史哲学中的主导思潮 ;就逻辑而言 ,如何看待历史决定论问题体现为如何把握历史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历史运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关系 ,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的关系 ,历史本身的客观性与历史认识的主观性、相对性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历史决定论与反历史决定论的论战是 2 0世纪哲学研究中最困难、最有争议同时又最富有内容的问题之一。因此 ,弄清这一问题的由来 ,把握这一问题的现状及其问题之所在 ,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课题  相似文献   
267.
集体合影是一种具有文化仪式特征的有意识的群体活动,中西集体合影的不同体现在合影交际的目的、环境语、体态语以及服饰礼仪等方面。  相似文献   
268.
杨耕 《河北学刊》2003,23(6):21-29
本文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主题、理论空间、理论意义以及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重新考察,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两个主义,而是同一个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也不是两个主义,而是同一个主义,即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不过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代名词。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终结了"形而上学",使西方哲学从知识论形态转向生存论形态,从而展示了一个新的思想地平线。  相似文献   
269.
詹冬华 《江淮论坛》2005,(4):100-105
"时"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论述文学演变问题时,古人经常会将文学同"时"和"势"等范畴联系起来.时、势所揭示的都是古人对时间的某种理解,将文变与时、势结合起来,已经透露出古人对文学和时间关系的深层思考."时"不仅仅是指"时代"的意思,它还指成就某事的诸条件的遇合,有什么样的时,就有什么样的文,时变而文亦变."势"是一种趋向性的力量,随时而变,其展现的是文变的某种时间性图景.  相似文献   
270.
周东华 《学术月刊》2012,(8):148-154
麻风病在东西方社会均拥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是公认的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传染性疾病,因此,理性地处置麻风病也就成为东西方社会现代性的象征之一。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到明清时期,因"秽(精神与肉体双重污秽的形体)、恶(自甘堕落为恶盗、恶徒、恶人的恶丐身份)、淫(纵情贪欲、违礼犯法的麻风男女)"三端,麻风病被中国社会"污名化"为一种"不洁的"、危害社会公德和公共卫生的恶疾;麻风病患者被消极地"徙(迁徙出正常人居住的范围)、禁(禁止入城)、养(隔离于麻风院中)"于官办民助的麻风院,非但缺乏严格的制度规范,而且"养而不教",故以"理性管理"为内核的卫生现代性显然并不清晰。与此对应,以西欧为代表的西方社会自中世纪以降,用"排斥和洁净"两种方式从肉体和精神上对隔离到麻风院的麻风病患者进行了严格的"理性管理",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中世纪欧洲在孕育现代性方面的贡献,但其视麻风病患者为"不正常的人"的"污名化"举措,同样是一种"非理性"的表现,并未真正彰显卫生现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