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6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48篇
管理学   168篇
劳动科学   26篇
民族学   7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5篇
丛书文集   867篇
理论方法论   152篇
综合类   1830篇
社会学   129篇
统计学   2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20世纪80年代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发现的两个方形遗址坑,反映的应是异族征服所致国家祭祀系统毁灭事件,是蜀亡国的象征。根据遗址所见与商代祭祀的近似性质,判断三星堆应是古蜀国被商朝征灭时,商朝巫师为所灭蜀国诸神举行的大规模遣送神祇回归神界的仪式遗存。这些方形坑所见仪式的性质,是商朝人按照严格的宗教仪式规范进行的、以废毁蜀国"天地百神宗庙之祀"为目的的大规模灭绝行为,其意义乃是通过消灭其国家祭祀系统而灭蜀国。  相似文献   
992.
文章从形而上学、方法论和注经方法三个角度来梳理王弼老子注中“崇本息末”的思想。相较于王弼以前本末思想的基本观念,王弼不仅在形而上学意义上对本末概念进行扩充,而且结合自己的历史背景和时代需求对老子思想的“守本”、“不偏”、“不尚”思想进行了自己的解释——“崇本息末”。在方法论意义上,圣人的“无”与“自”的特性让“崇本息末”作为一种治国方法成为可能,与“崇本举末”形成一个“守母”与“存子”的辨证关系。此外,王弼还将“崇本息末”贯彻到注解的方法之中,使得老子思想“致有理统”。  相似文献   
993.
姜大为 《中州学刊》2006,(1):106-111
从2001年“9.11”至今,盘点4年的国际反恐,应当承认成绩不少,问题更多,国际反恐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国际反恐中应当研究的问题计有:恐怖主义定义的三要素;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现代恐怖主义的特点;反恐如何标本兼治;如何防止反恐中的异化趋向等等。联合国是国际反恐的领导中心,中国在国际反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江林昌 《学术研究》2005,(10):79-95
大量考古材料说明,太阳昼夜循环观念是中国古代宇宙生成论的根源。“易”、“道”、“太一”等表示宇宙本源的哲学术语实际上都是日出海面而循环运行图像的概括。郭店战国竹简《太一生水》、《老子》甲篇、子弹库战国帛书《宇宙篇》为我们提供了完整的太阳循环而有天地四时的宇宙观念。由此,中央四方与明堂、太阳崇拜与君权王权的统一、太阳神推步规天与宗教垄断、“东西”称物与“东”、“南”为尊等等政治观、哲学观、文化观,都是太阳循环宇宙观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995.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七千多年来在与时俱进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灿烂而又从未中断过的人类文明奇葩。它具有无穷的魅力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56个民族和海内外华人共同的精神财富,情感纽带和身份认同的胎记及挥之不去的烙印。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生活的盛典与礼仪,是百姓休闲娱乐最经典的生活方式。宏扬中华传统文化,复兴民族节日与风俗礼仪,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现代文明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96.
翻译首先与语言有关,语言学总是有益于翻译。本文试图从话语分析角度一主题、语境、衔接与连贯等三方面探讨文学翻译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97.
自1972年恢复邦交,中日关系已走过整整半个世纪的历程,步入了知命之年。由于围绕中日关系的两国自身、地区和全球环境均已发生全面、深刻变化,导致步入知命之年的中日关系依然存有诸多事关重大、亟待重新认知的“未知”。本文主要从两国各自的基本发展态势、环绕周围的东亚地区秩序,以及身处其中的世界百年变局等三大层面,对步入知命之年的中日关系进行重新认知。在两国各自发展态势层面,主要分析了增长态势逆转、实力对比变化、依存位势转变、政经互动态势改变等产生的多重影响,对知命之年的中日关系进行了新的定位;在东亚地区秩序层面,重点讨论了中日关系发展与东亚秩序演变之间的多重关联和高度互动,基于东亚“增长奇迹”和“合作奇迹”的“创造”与“再造”的地域视域,对知命之年的中日关系进行了新的观察;在世界百年变局层面,系统探究了世界百年变局快速变化和加速演进,尤其是新兴市场群体快速崛起、全球治理体系快速变革、大国实力对比快速变化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对知命之年的中日关系进行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98.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尽苦难、走向辉煌,深刻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格局与趋势,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回首百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建立社会主义中国,深刻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成功推进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期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成功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成功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成功走出和平崛起的复兴新路,为维护世界和平增添了中国力量;成功担负起大国大党的世界历史使命,为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999.
21世纪的海洋是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主要海洋国家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的历史经验表明,海洋金融是发展海洋经济的核心动力和新的增长极.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长远看,"一带一路"倡议、自由贸易试验区、"碳达峰碳中和"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一系列国家战略都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对海洋经济、海洋金融和金融中心理论以及金融中心发展历史的梳理,可发现金融中心形成因素和发展趋势,从而提出国际金融中心3.0概念.同时,通过对近10年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分析,可发现全球金融中心出现明显的海洋化趋势.进而借鉴传统"海权思想"和经典金融中心理论,在IPE分析框架下提出:我国应把海洋金融中心建设作为重点,加快新一轮金融中心建设,培育国际金融权力;建议在渤海湾区建设第三个金融中心,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海洋金融中心,形成渤海湾区金融枢纽和沿海金融中心带,整体提升海洋金融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00.
邓小平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时代体现。就邓小平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思想的形成过程而言,邓小平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思想是以毛泽东新人观为起点,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恢复与重建任务的协调推进中形成,以塑造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核心内容,以塑造共产主义新人为最高理想的系统理论。就邓小平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思想的内涵而言,这一思想内蕴着新人的总体规格之“新”、基本素质之“新”、精神面貌之“新”和实践要求之“新”。系统梳理邓小平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思想,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