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9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1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17篇 |
人才学 | 2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116篇 |
理论方法论 | 24篇 |
综合类 | 165篇 |
社会学 | 28篇 |
统计学 | 4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44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试论高等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洪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39-41
我国正处于高等学校快速发展时期,全国各高等学校都不断加大大型仪器设备投资力度,管好、用好仪器设备成为当前高等学校设备管理工作的重点。本文就如何充分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进行理论探讨,大胆提出从体制改革入手,改变原有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建立中心实验室,集中投资,合理配置,高效管理,开放使用,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62.
实现水资源供需动态平衡是西北内陆干旱区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问题和重要目标.本文以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武威市水资源供需状况为背景,建立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及其与环境和经济社会相互影响、协调发展的大型系统动力学模型,在首先进行1990年至2005年十五年跟踪模拟的基础上,从未来流域的水资源可能变化的角度,结合采取的主要措施,假设了6种不同情景的方案,进行各种综合治理方略的动态模拟,展示从2006年至2020年期间综合治理的生态效果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在模拟结果展示出10大趋势的基础上,概括出6条结论,提出了6条建议. 相似文献
63.
"差序格局"的拓展性理解——行动单位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已经成为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经典表述,成为描述"乡土本色"的关键词。但是,随着中国乡村社会的转型,差序格局所表述的对象已经发生了改变,由此,对差序格局进行再解释,也就成为中国社会学界的一大关注点。学界所希望的理想结果在于,通过对差序格局的再解释,重新认识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性质,并在此过程中,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普世意义的概念。在这一努力过程中,差序格局的理性化、关系等视角,在对差序格局的重新理解上,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毋庸置疑,这些理解,未能在理解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性质与力图使差序格局概念的"普世化"之间,形成一个有效的研究路径,远没有达到把握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目的,差序格局的内涵还可以进一步挖掘,从而使之成为具有足够强的解释力的普世性的概念。这三篇论文在领会差序格局概念的内涵基础上,结合对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深度理解,从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这个研究路径出发,对差序格局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理解。以行动单位的视角来理解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区域差异,不仅继承了差序格局所内含的中西社会结构比较的视野,而且,更进一步,从"乡土中国"时代的中西比较进入了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区域差异比较;行动单位的视角,不仅打破了对差序格局概念下的乡土中国的想像,而且,还在村庄研究的论域中,结合了村庄结构与村庄关系的分析;而对于鲁西南小亲族主导型村庄的个案素描,则是对行动单位这一分析框架的具体展示,并揭示出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64.
吕庆明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2):64-66
票据法以效率和安全作为自身终极价值,因此票据法上种种制度设计都是围绕着票据流通的迅捷和安全进行的,都是为了保证票据流通如同货币流通一样为人们所接受.但票据法作为法律,其价值体系中不能忽略公平这一法律的根本价值,而票据提示制度就是公平这一价值的体现.票据提示制度是票据法为了平衡票据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而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票据权利人的利益来减轻承担担保义务的票据义务人的负担,以实现票据当事人之间利益的平衡,实现票据法公平的价值.同时也可敦促票据权利人尽快行使票据权利,有利于票据流通的迅捷. 相似文献
65.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新艳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3):99-10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教育的一大热点问题.通过探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需加强的策略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6.
基于历史渊源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有三个层次:从主客体关系上,把人当作主体,强调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发展依靠人;从目的和手段关系上,把人作为目的,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本身;从事实和价值的关系上,把人看做是尺度,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更要既坚持物的尺度,也坚持人的尺度,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尊重人。 相似文献
67.
05方案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学时的分散性,导致实践教学在具体操作中存在诸多困难。为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功效,应当对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进行总体整合与具体设计。整合后的实践教学,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相似文献
68.
传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中和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思想源泉。具体表现为:(1)亦A亦B:互利双赢;(2)A而不A’:和而不同;(3)A中有B:你中有我。 相似文献
69.
吕慧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4(2):144-152
在日本占领上海时期诞生的日文杂志《上海文学》,从根本上来说,是日本国策文学的产物,是战时日本所谓对海外“文化工作”的一部分,它的主旋律是对“大东亚战争”的鼓吹。但与日本国内的国策文学不同的是,它的上海地域色彩,以及有部分中国文人的参与。内山完造是这一文学杂志的核心之一,因而在所谓的主旋律之外,其作品表现出了各种异色甚至多元的倾向。共发行六期的《上海文学》,是研究这一时期日本海外国策文学、沦陷期的上海日文文坛及变异的中日文学关系的重要日文文献。本文的工作主要聚焦这份湮没已久的日文杂志的梳理,在揭出其文献价值的同时,依据原始文献,对其中表现出来的日本海外国策文学的底色和异色进行评析,以此来探讨这一时期海外日本文人对于这场战争和中日关系的认知。 相似文献
70.
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产生了不同的制度安排成果。这种制度变迁的外在动因在于国家战略选择偏好、意识形态、政府财政经济状况、官僚机构经济理性、政府公共服务知识等因素及其变化,而内在动因则在于制度供给成本、农民公共服务需求、农民利益诉求等因素及其变化。在变迁趋势上,其表现为由供给主导向需求主导转变、由制度外向制度内转变、由外因向内因转变、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非均等向均等转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