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34篇 |
免费 | 200篇 |
国内免费 | 9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26篇 |
劳动科学 | 8篇 |
民族学 | 98篇 |
人才学 | 2篇 |
人口学 | 159篇 |
丛书文集 | 1192篇 |
理论方法论 | 370篇 |
综合类 | 4541篇 |
社会学 | 366篇 |
统计学 | 5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102篇 |
2021年 | 138篇 |
2020年 | 114篇 |
2019年 | 116篇 |
2018年 | 107篇 |
2017年 | 146篇 |
2016年 | 131篇 |
2015年 | 216篇 |
2014年 | 300篇 |
2013年 | 467篇 |
2012年 | 393篇 |
2011年 | 479篇 |
2010年 | 539篇 |
2009年 | 536篇 |
2008年 | 475篇 |
2007年 | 535篇 |
2006年 | 567篇 |
2005年 | 486篇 |
2004年 | 309篇 |
2003年 | 280篇 |
2002年 | 313篇 |
2001年 | 252篇 |
2000年 | 181篇 |
1999年 | 78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2005年5月,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李华兴教授与张元隆、李海生合著的《索我理想之中华: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一书,全书602页,47万字。该书是“九五”期间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是作者历经多年反复修改出版,奉献给学术界的优秀成果。李华兴教授是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知名学者,该书是他研究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形成与发展的又一硕果。 相似文献
72.
73.
《监督法》的实施使我国监督法治生态发生了积极变化,但并没有完全实现其立法期待.因此,需要从立法的角度思考《监督法》的完善.一是增设“法律责任”的专门规定,对监督对象与监督主体法律责任的适用条件及其责任形式作出“直接且明确”的规定.二是完善监督公开的制度设计,实现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以主动公开为原则以申请公开为例外、以实时公开为原则以事后公开为例外、以实质公开为原则以形式公开为例外的基本要求.三是创设观审制等新的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74.
在全球信息咨询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对目前我国信息咨询业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探索提高我国信息咨询业服务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75.
本文在梳理古代学者对诗歌体用的几种主要认识之基础上,考察了诗歌在说唱文学与戏曲文学中的体用现象,首次探讨了说唱文学与戏曲文学中诗歌为用的文体意义,分析了诗歌为用对于构成一种新文体的独特功能和优势,即可歌可诵的韵文性质、丰富多样的体式及其自由灵活的配置方式、多重并用的表现手法、取之不尽的资源宝藏. 相似文献
76.
梁代文学之分期,学界意见不尽相同,"三期分"的意见实与梁代文坛三派主张(复古、通变、新变)相为表里.本文对此问题再加思考,以为梁代文学可分前后两期,"渐变"、"激变"两派先后占据文坛主流.裴子野等为代表的复古派并未取得与上述两派三足鼎立的地位,只是梁代中期出现的一种文学主张而已. 相似文献
77.
78.
二价铜离子对绿豆芽根生长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不同浓度的溶液与绿豆共同温育,研究二价铜离子对绿豆出芽生长和其根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浓度的提高,豆芽新根生长受到抑制,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新根长度与酶活性呈一定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79.
高可用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高可用系统的结构,介绍了一种高可用系统的实现。在分析系统失效因素和高可用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对主要的失效部分(软硬件)进行冗余以提高服务器、磁盘、网络可靠性,据此采用有效的失效探测与恢复机制,实现了一个能够保证整机容错,无单点失效的高可靠系统。 相似文献
80.
蔺运珍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5)
马克思恩格斯劳工权益保护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根源于国际范围内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奴役.马克思恩格斯劳工权益保护思想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揭露和批驳资产阶级关于自由贸易政策能够增进工人阶级利益的观点;组织全面调查工人阶级的生活、工作状况,为工人运动的开展提供充分依据;强调从法律上限制工人的工作日,推动保护工人合法权益做法的法制化.马克思恩格斯劳工权益保护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以入的解放为目标,反映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它使各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推动了国际劳工立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