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4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154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162篇
社会学   50篇
统计学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面对时尚新潮的"90后",教师发现综合英语课上效果不理想。这种不良学习状态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由于在学校范围内,本文只对教与学两方面原因进行分析。教师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法,注重交际方法教学反而与普通学习者的实际脱节,近几年来学生的学习状态一直下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综合英语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反思,"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因此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32.
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既是实践党的宗旨所需要 ,也是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为此不仅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都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更要在各项工作中坚持以民为本的思想 ,着力解决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要抓准、抓实在和切实抓出成效  相似文献   
33.
从师范专科学校的历史发展脉络出发,我们详细探讨了我国师范专科教育的兴与衰,见证了中国百年来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的发展,总结了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回顾历史与把握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和研究师范专科学校在高师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问题,希望能对构建我国科学的教师教育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4.
证据的证明力在法官依据证据对案件作出裁判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关于证据证明力的有关规定,也有不足之处,需要加以完善。要从判断规定的选择,提高法官素质和证据能力的规定等方面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证明力。  相似文献   
35.
36.
文章从中国是否加入TPP谈判出发,以博弈论的视角,根据不同决策者的态度,将其分为中国、美国和越南三方,运用图模型的方法分析中国加入TPP谈判时的博弈问题.结论:(1)越南的态度不会改变最终的均衡状态,但对均衡形式有一定的影响;(2)美国的态度在中国申请加入TPP谈判中起决定性作用;(3)中国不仅要继续推进东亚合作,也应积极申请加入TPP谈判.建议:(1)对内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2)对外积极保持沟通,继续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37.
卡拉OK经营行业版权收费问题是我国版权保护进程中的一个新事物。在积极稳妥的推进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收费工作时,应当明确收费的主体、客体和性质,依法制定收费标准,明确使用费的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38.
牛建强  赵长贵 《中州学刊》2007,3(4):162-166
明清两代河南少林武术传播生存境遇差别很大。明代,嵩山少林寺与政府关系密切,而明代中期后商品经济和商业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刺激了人们对少林武术的需求,因而此期的少林武术在报效国家和服务民间的广阔空间中得到迅速发展,并东传日本,达至极盛,可谓少林武术传播发展的黄金期。清代则与之相反,政府对少林寺心存怨尤,对其武术活动多予掣肘,少林武术生存发展的政治途径被切断;后又因中国近代化因素的影响,仅有的民间市场也日益萎缩,河南少林武术由盛转衰。从明清两代少林武术两种不同的发展生存状况可以看出,少林武术的兴衰与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9.
"跨文化历史语境"与当今中国文化言说者的基本立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宏宝 《人文杂志》2005,(4):96-102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文化发展一直摇摆于"中体西用论"和"全盘西化论"之间,其间精神上的痛苦和迷失难以言表.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困境呢?只有彻底清理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文化发展所置身其中的话语场所以及该话语场所的基本面,方能从根底上指出中国文化发展的归路.本文通过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三个个案分析,揭示出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话语场所就是"跨文化历史语境".因此,摆脱"轴心话语"而走向"跨文化语境",接受"跨文化历史语境"的重新解释、重新编码和重新配置的结构力量,才能对传统和未来命运作出有效规定.  相似文献   
40.
论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与企业制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专用性人力资本是每项交易的核心,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投资在许多方面均比非人力资本的投资更有探讨价值。人力资本的交易专用性是企业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产物,随着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发展,不仅造成了企业成员个人的人力资本专用性,而且也创造出了企业成员与关系团队不可分离的人力资本专用性。无论是个人型专用性人力资本,还是团队型专用性人力资本,它们都是企业专用性准租金的来源。人力资本的“团队专用性”和“中心签约代理人”这两个概念或变量可能是控制企业剩余的权力基础和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