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5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156篇
管理学   281篇
民族学   65篇
人口学   55篇
丛书文集   519篇
理论方法论   165篇
综合类   4843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402篇
  2009年   471篇
  2008年   471篇
  2007年   513篇
  2006年   474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8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41.
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历来号称“儒”、“释”、“道”三分天下。我国现有《佛藏》、《道藏》而没有《儒藏》。《儒藏》的编纂不仅是为了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的真精神,而且也是为了面向世界,对当今人类文化发展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642.
论中国行政文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旧立新是行政文化创新的内容 ,社会发展是行政文化创新的动因 ,多元并存是行政文化创新的基础 ,兴利除弊是行政文化创新的原则 ,先进文化是行政文化创新的目标 ,合力推进是行政文化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43.
宋代昭君诗中的风云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诗人创作的许多昭君诗,各以其侧重点表现出一股风云之气.即他们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概,面对艰险的旷达胸怀,以及他们深沉的历史意识.这股风云气源于宋代诗人在诸如文官政治、尚文轻武、道学思想等因素所构成的社会大环境下,形成的强烈的现实责任感与功业思想.而昭君所以能被选作这股风云气的载体,就在于这一历史形象本身富有风云气的因子,她的命运获得了宋人的认可,引发了诗人们的共鸣.本文正是在对这一现象加以揭示和具体分析之后,进一步探讨了这股风云气的成因以及这些诗人选择昭君做载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644.
绘画艺术既是一种语言符号 ,又是一种生命符号。绘画艺术的本质在于超越自我生命复归宇宙的生命精神。本文试图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对绘画艺术的形态学特征作形而上的审美思考  相似文献   
645.
重构民事执行程序可以尝试以当事人主义为基点。要突出三个基本理念:遵循司法被动原则,强化当事人申请义务;遵循程序公正原则,强化当事人举证义务;遵循司法自治原则,强化当事人处分权。同时在构建新程序框架过程中还应注意执行权定位、体现程序正义并凸现其独立的内在价值以及执行工作的最佳平衡点问题。  相似文献   
646.
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对英语委婉语的产生及运用进行了具体分析。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英语委婉语运用得极为广泛,并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掌握委婉语并予以正确实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47.
中国书院精神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界定了书院精神的内涵,然后从自主精神、平等精神、兼容并蓄精神和践履精神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书院精神的特征。作者认为,对中国书院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加以批判地继承,实为当今中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所必需。  相似文献   
648.
湖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但部分乡村旧貌未改;农田荒芜严重,土地流转不畅;种养收入低下,农产销售困难;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迟缓,集体合作社模式短缺;文化设施缺乏,风俗习惯落后;老农依然辛劳,养老问题难解。带来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认识存在偏差,发展缺乏资金与人才,集体经济脆弱,干部责任意识不强,缺少产业支撑,乡风治理乏力。文章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投资取向;改善乡村交通,加强基础设施;完善村居环境,实施“五改五化”;推动土地流转,培育二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合作组织;强化党组织建设,重视选人用人。  相似文献   
649.
650.
人以文传,文以人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与承的合体,传承人是非遗传承的核心,传承人的生存和保护情况日益受到重视。在这一背景下,以东莞市非遗传承人为研究的切入点,立足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充分发挥田野调查的作用,对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生存与保护状况进行全面梳理与分析,对传承人保护以及培育进行探讨,提出政府要培养青年传承人、壮大非遗传承人群体、完善非遗传承人认定制度以及生活保障制度等,以期促进“见人见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